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遼東的意思、遼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遼東的解釋

[eastern and southern parts of Liaoning province] 遼河以東的地區,即遼甯省的東部和南部。明朝在現在遼甯省境内設遼東都指揮使,防守邊境

詳細解釋

指 遼河 以東的地區,今 遼甯省 的東部和南部。 戰國 、 秦 、 漢 至 南北朝 設郡。解放後(1949年)設省,1954年撤銷,與 遼西省 合并複設 遼甯省 。《史記·匈奴列傳》:“ 燕 亦築長城,自 造陽 至 襄平 。置 上谷 、 漁陽 、 右北平 、 遼西 、 遼東郡 以拒 胡 。” 南朝 宋 袁淑 《效曹子建樂府白馬篇》:“訊此倦遊士,本家自 遼東 。” 宋 賀鑄 《叢台歌》:“彷徨華表不忍去,豈獨 遼東 丁令威 。” 明 王鏊 《震澤長語·食貨》:“北邊自 敦煌 至 遼 東萬一千五百餘裡,故有吏卒數千人,虜不能攻。”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遼東作為漢語專有名詞,其核心含義指中國東北地區遼河以東的廣袤地域,具有明确的地理與曆史内涵。依據權威漢語詞典及史料,釋義如下:


一、詞典釋義與地理範圍

  1. 基本定義

    指遼河以東的廣大區域,涵蓋今遼甯省東部及吉林省南部。該詞源于古代行政區劃,秦漢時期已設“遼東郡”,治所在襄平(今遼陽)。

  2. 曆史沿革

    • 戰國至漢晉:燕國置遼東郡,為中原王朝經略東北的核心。《漢書·地理志》載:“遼東郡,秦置,屬幽州。”
    • 明清時期:明朝設遼東都司,轄區包括今遼甯大部;清代後漸為遼甯省代稱。

二、文化意象與文學引用

  1. 詩詞典故

    古代文學常以“遼東”象征邊塞或征戍之地。如唐代王昌齡《塞下曲》:“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上海風秋。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裡愁。” 其中“關山”即暗指遼東防線。

  2. 成語淵源

    “遼東白豕”(喻見識淺薄者自誇)典出《後漢書·朱浮傳》:“往時遼東有豕,生子白頭,異而獻之。行至河東,見群豕皆白,懷慚而還。”


三、權威文獻佐證

  1. 《中國曆史地名大辭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明确界定:“遼東,戰國燕置郡……漢時轄境相當于今遼甯大淩河以東地區。”

  2. 《辭海》(第七版)

    釋義:“遼東,古郡名。泛指遼河以東地區,今屬遼甯省。”


四、現代地理關聯

遼東半島(今遼甯半島)作為地理實體,三面環渤海與黃海,是東北唯一沿海區域,經濟與戰略地位顯著。其名稱直接承襲曆史地理概念。

結論:遼東一詞融合了地理實體、曆史行政區劃及文化符號三重内涵,其定義在曆代漢語文獻中一脈相承,具有高度穩定性與權威性。

網絡擴展解釋

遼東是一個具有曆史與地理雙重含義的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地理位置

遼東指遼河以東地區,主要涵蓋今遼甯省的東部和南部,包括丹東、大連、營口等遼東半島沿海區域。廣義上也可能涉及吉林、黑龍江及朝鮮半島北部,但通常以遼甯省為主體。

二、曆史沿革

  1. 古代行政設置
    戰國至南北朝時期,中原政權在此設遼東郡,管轄遼河以東區域。
  2. 明代軍事管理
    明朝設遼東都指揮使司,作為邊境軍事機構,統轄今遼甯大部分地區。
  3. 近現代變遷
    1949年新中國曾設遼東省,1954年與遼西省合并為遼甯省。

三、現代指代

當前“遼東”多指遼東半島或遼中南工業基地,是遼甯省經濟較發達區域,以大連、丹東等城市為核心。曆史上“遼東”一詞也常用于文學或軍事語境,如“遼東鶴”典故。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曆史事件(如明代遼東經略)或地理範圍細節,可查閱相關地方志或曆史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暗黪安緝哔吱補鳌剗舊謀新纏絲瑪瑙車到山前自有路翠筱大走德言工容雕缋定謀兒童劇伏讀高技術梗迹萍蹤鈎鞶國猷恒俗紅區鴻雁行黃包車婚會郊垧濟度解豁凈床鏡目捐助浪波婪索犁鹕犂犋眊瞭慕用腦颏蒱睃摸索遷谷千萬買鄰緁獵七級浮屠請客慶霄輕妝軟扮曬翅繩墨侍臣收網水煙師絲條天靈蓋替當晩就晚食葦苕想慕閑架法賢人酒西邊謝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