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provide salvation for the masses]∶以佛法救濟衆生脫離苦海
(2) [succor]∶渡水而到達彼岸,比喻救助
濟度百姓
(1).度,通“ 渡 ”。渡河到彼岸。引申謂幫助解除困厄。 漢 王符 《潛夫論·交際》:“或受人恩德,先以濟度,不能拔舉,則因毀之,為生瑕釁。”《漢書·翟方進傳》:“熙!我念孺子,若涉淵水,予惟往求朕所濟度。” 顔師古 注:“言我當求所以濟度之,故奔走盡力,不憚勤勞。”《後漢書·皇後紀上·和熹鄧皇後》:“上欲不欺天愧先帝,下不違人負宿心,誠在濟度百姓,以安 劉 氏。”
(2).度,通“ 渡 ”。謂救濟衆生,超度苦海。《法華經·方便品》:“終不以小乘濟度衆生。”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歸心》:“一人修道,濟度幾許蒼生?免脫幾身罪累?幸熟思之!”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婆羅痆斯國》:“廣為衆生三會説法,其濟度者,皆我遺法植福衆生也。” 清 張元赓 《張氏卮言·八卦田》:“我與子有緣,子生前曾為道士,奉我香火甚虔,今當濟度。”
“濟度”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語境分為以下兩類:
字面意義
指幫助他人渡過水域到達彼岸,引申為解除困厄或提供救助。例如《漢書·翟方進傳》中提到“濟度百姓”,即通過實際行動救助民衆。
佛教語境
在宗教中,“濟度”特指以佛法救濟衆生脫離輪回苦海。如《法華經》強調“不以小乘濟度衆生”,主張通過大乘佛法實現超脫。
古籍出處
綜合理解
該詞兼具現實救助與精神超脫的雙重内涵,既可指物質援助(如中的“救濟度日”),也可指向宗教層面的救贖。
以上内容綜合了古籍、佛教經典及現代用例的解釋,可依據具體需求進一步查證來源。
《濟度》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意思是扶助、救濟他人,幫助别人度過困難或苦難的意思。
《濟度》的拆分部首是“氵”和“廣”,其中“氵”表示“水”的意思,而“廣”表示“廣泛”的意思。
《濟度》的總筆畫數是9畫。
《濟度》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漢字演變過程。它由“濟”和“度”兩個漢字組合而成,其中“濟”的本義是指通過施舍和救濟幫助别人,而“度”的本義是指衡量和考量。因此,将兩者結合起來,形成了“濟度”的意思,表示通過施舍和救濟來衡量和幫助别人。
《濟度》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濟度」。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有所不同。以《濟度》為例,它在古代的漢字寫法為「濟度」,其中的偏旁部首“氵”和“廣”形狀未變,但整體書寫形式略有差異,筆畫的書寫順序也可能不同。
例句1:他經常組織義工團體為貧困地區的居民提供食物和衣物,用實際行動來濟度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們。
例句2:作為一名醫生,他一直緻力于濟度病患,不辭辛勞地給予他們最好的醫療治療。
例句3:在這個團隊中,大家互相濟度,共同度過了許多困難的時刻。
洪濟道、濟助、濟憂、火上澆油、寬容濟事、行濟、激濟、濟世救民
救助、扶助、幫助、支持、援助、施舍
抛棄、舍棄、離棄、無視、排斥、忽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