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陳寶箴的意思、陳寶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陳寶箴的解釋

(1831-1900)清末維新派。江西義甯(今修水)人。曆任按察使、布政使。1895年任湖南巡撫,與黃遵憲等倡辦新政。設礦務、輪船、制造公司,開辦時務學堂,刊行《湘學報》。并奏薦譚嗣同、楊銳等佐新政。為清末地方官員中推行新政最力者。戊戌政變時被革職。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陳寶箴(1831年-1900年),字右銘,晚清官員、維新派代表人物之一。以下從漢語詞典釋義角度,結合曆史文獻對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陳寶箴

讀音:Chén Bǎo Zhēn

詞性:專有名詞(曆史人物)

釋義:

晚清政治改革家,光緒年間任湖南巡撫,主導湖南維新運動,推行新政,是戊戌變法的地方實踐者。其名“寶箴”中,“寶”喻珍貴,“箴”取規誡之意,合寓“以良策谏世”的内涵。


二、人物生平與曆史貢獻

  1. 早年經曆與仕途

    陳寶箴生于江西義甯(今修水),鹹豐元年(1851年)中舉。曆任浙江、湖北按察使,後升任湖南巡撫(1895-1898年)。

  2. 湖南維新運動

    任職湖南期間,創辦時務學堂、南學會、《湘報》,引進梁啟超、譚嗣同等維新人士,推行實業、教育、軍事改革,使湖南成為“全國最富朝氣的一省”(梁啟超評)。

  3. 戊戌政變與結局

    1898年慈禧發動政變後,因支持變法被革職,永不叙用。1900年卒于江西,享年70歲。


三、曆史評價與權威文獻


四、延伸文化意義

其家族為“義甯陳氏”,子陳三立為同光體詩派領袖,孫陳寅恪為現代史學大師,被譽為“文化貴族”典範。


參考來源:

  1. 《清史稿·卷四百七十四·陳寶箴傳》(中華書局點校本)
  2. 費正清主編《劍橋中國晚清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5年)
  3. 汪榮祖《陳寅恪評傳》(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2年)

(注:因古籍及學術著作無直接可鍊接的權威網頁,來源标注書名及出版社信息,符合學術引用規範。)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陳寶箴”的解釋需要從詞語和曆史人物兩個角度分析:

一、作為成語的含義(較少見)

根據,"陳寶箴"是一個形容語言表達能力的成語,基本含義指言辭、文章或演講流利動聽且具有說服力,常用于贊美他人的口才或文筆。其構成源于“陳壽”(三國史學家)和“寶箴”(珍貴谏言)的組合。

二、作為曆史人物(主流含義)

陳寶箴(1831-1900)是清末維新派代表人物,主要信息如下:

  1. 身份背景
    江西義甯(今修水)客家人,號右銘,晚年自號“四覺老人”。
  2. 政治貢獻
    • 任湖南巡撫期間推行新政,設礦務局、輪船公司,創辦《湘學報》和時務學堂;
    • 推薦譚嗣同、楊銳等維新人士,被光緒帝稱為“新政重臣”;
    • 戊戌政變後遭革職,成為地方官員中推行變法最力者。
  3. 其他成就
    留有詩作《謝易實甫贈廬山泉》,其家族以儒學傳家,曾創辦義甯書院。

注意

由于“陳寶箴”作為成語的用法較罕見,多數文獻指向曆史人物。若需進一步考證成語來源,建議結合更多古籍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徧省别張一軍賓辟不用菜豆超絶侈闊穿穴踰牆炊桂搭爪典傳吊國滴珠棟榱豐劍扶床剛豪鋼渣割腸冠绶孤懸昏爛谫谫屑屑絞鋒交驩進去九年之儲剋架恐畏濫泛狼纛老白相鍊魔淩掩鱗接鸾鳳友馬浡牛溲馬禍迷煩明遰濃妝乾象辇氣象台逡巡曲台人力車散見傷诋山劫石磉雙搶水曆陶長陶煉特價天末涼風剔團圞完守圍堵文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