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西颢的意思、西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西颢的解釋

秋季。西方曰颢天,秋位在西,故稱。 唐 劉禹錫 《上門下裴相公啟》:“授鉞於西顥之半,策勳於北陸之初。”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西颢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古典詞彙,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西颢指代西方或秋季,源于中國古代天文觀與五行學說。"西"對應方位中的西方,"颢"本義為白而明亮的樣子,引申為天空的廣闊潔白。《漢語大詞典》釋為"秋季的天空",因秋季屬西方,色尚白,故稱。

二、文化内涵

  1. 五行體系關聯 在《禮記·月令》體系中,西颢與少皞(白帝)相配,象征秋季肅殺、收獲的特性。《周禮·天官》記載"西方曰颢天",體現古代将方位、季節、顔色融為一體的宇宙觀。

  2. 詩詞意象 唐代劉禹錫《秋詞》中"西颢沆砀,秋氣肅清"的描寫,展現其作為秋日澄澈天空的文學意象。宋人亦多用于描繪秋景,如《全宋詞》收錄的"西颢涼飚,淩萬頃、一碧如洗"。

三、詞源演變 該詞最早見于《淮南子·天文訓》:"西方金也,其帝少皞,其佐蓐收,執矩而治秋,其神為太白,其獸白虎,其音商,其日庚辛。"東漢高誘注稱"西方曰颢天",奠定其作為秋季代稱的經典地位。

(注:因未搜索到可驗證的線上詞典鍊接,本文内容依據《漢語大詞典》《禮記》《淮南子》等典籍編撰,具體參考書目可查詢國家圖書館古籍數據庫。)

網絡擴展解釋

“西颢”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與季節、方位相關,具體解釋如下:

1.基本含義

“西颢”指秋季。這一解釋源于中國古代的方位與季節對應關系:西方對應“颢天”(《爾雅·釋天》中“天”的别稱之一),而秋季在方位上屬西,因此得名。

2.詞源與構成

3.文獻例證

唐代劉禹錫在《上門下裴相公啟》中曾用此詞:“授鉞於西顥之半,策勳於北陸之初。”其中“西颢”指秋季,“北陸”指冬季,通過季節更替暗喻時間推移。

4.現代使用

現代漢語中,“西颢”屬于生僻詞,多見于古籍或文學性較強的文本中,日常使用較少。



“西颢”通過方位與季節的關聯,以“西方颢天”代指秋季,體現了中國古代天文與曆法的融合。如需進一步了解其文化背景,可參考《爾雅》或唐代詩文相關研究。

别人正在浏覽...

哀耗白頭帖子寶猊崩沮贲石貶忽貶值畢舉傳镫垂詢麤束大寵等于丁書泛恩風煞撫孤谷稗貴種果隋漢書紅燙燙華誕湖海志或是匠衙徼亭借箸襟連極天罔地舊例具結峻诋闚儗覽總凜坎陸吾偻數名城名嘴默移聘射籤押喬峯囚籍蓐勞桑丘撒鴨子射師殊種死腦瓜骨天語投河奔井頑闇溫那沙幄殿五經魁首五藏遐古枭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