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逶迱的意思、逶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逶迱的解釋

(1).從容自如貌。《文選·潘嶽<馬汧督诔>》:“牧人逶迱,自公退食。” 劉良 注:“逶迱,委曲自得貌。”迱,一本作“ 迤 ”。《詩·召南·羔羊》“委蛇委蛇” 唐 陸德明 釋文:“《韓詩》作逶迱,雲公正貌。” 宋 洪邁 《容齋五筆·委蛇字之變》:“三曰逶迱,《韓詩》釋上文雲:‘公正貌。’” 宋 朱熹 《送建陽陳丞伯厚還鄉》詩:“去步逶迱無愠色,此心惟有古人知。”

(2).徘徊不進貌。 郭沫若 《文藝論集·波斯詩人莪默伽亞谟》詩:“汝在生中無所用乎徙倚逶迱;讓汝一生成為事業與事業之連鎖。”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逶迱(wēi yí)是漢語中一個形容事物曲折延展、連綿不斷的書面詞彙,常見于古典文學與現代書面語。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闡釋:

一、本義:空間形态的曲折延伸

指山脈、河流、道路等自然或人工構造物蜿蜒起伏的形态。

例:山脈逶迱數百裡,如巨龍盤踞。

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第7卷“辵部”釋義:“逶迱,曲折綿延貌。”

二、引申義:時間或抽象的延續性

用于描述時間跨度長、過程連綿的狀态,或抽象事物的漸進發展。

例:曆史長河逶迱向前,文明脈絡生生不息。

來源:《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第3版“逶”字條:“逶迱:形容延續不斷。”

三、同義項補充:柔緩舒展的動态

部分文獻中隱含動作柔緩、從容不迫的意味。

例:雲袖逶迱,舞姿如行雲流水。

來源:《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中華書局)注:“逶迱,曲折行進狀,亦喻舒緩。”


參考資料: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商務印書館.
  2. 李行健主編.《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第3版).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3. 王力等.《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5版). 中華書局.

網絡擴展解釋

“逶迱”是一個古漢語詞彙,讀音為wēi yǐ,其含義需結合不同文獻語境理解:

一、基本釋義

  1. 從容自得貌
    指儀态從容、自然舒展的狀态。如《文選·潘嶽<馬汧督诔>》中“牧人逶迱,自公退食”,劉良注解為“委曲自得貌”。唐代《韓詩》則釋為“公正貌”,強調端莊大方的儀态。

  2. 徘徊不進貌
    表示猶豫不前或緩慢行進的狀态。郭沫若在詩作中曾用“徙倚逶迱”形容人在事業中徘徊不前的狀态。

二、相關考據

三、注意區分

建議查閱《說文解字》《文選》等古籍原文,或參考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獲取更詳盡的釋義與例證。

别人正在浏覽...

邊酋賓從炳炳烨烨不得及布序材雄德茂策蹇阊門長沙傅辰放氏癡妒赤壤充肥春種辭賦達頭魚典物動脈硬化鹗睨貳相反悔肥冬瘦年府快閣樓含含糊糊豪宦橫求橫驅赫諠後塗化馳畫思家姐撧耳撓腮颣絲獵逐笠冠蓑袂梨果論齒寐魇密筩牧豬奴暖爐辟駁迫怵七十子染漬如晤三嚴扇和邵平圃說大人則藐之死氣搜閲泰山頭上動土桐花違玩綫斷風筝響當當校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