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初。 唐 韓愈 孟郊 《納涼聯句》:“遞嘯取遙風,微微近秋朔。” 閩 徐夤 《經故廣平員外宅》詩:“結社僧因秋朔弔,買書船近葬時歸。”
關于“秋朔”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秋朔”是一個漢語詞語,由“秋”(秋季)和“朔”(農曆初一/初始)組合而成,意為“秋初”,特指秋季的初始階段,即初秋時節。例如唐代韓愈、孟郊的詩句“微微近秋朔”即描述接近初秋的景象。
二、文學應用 在古典文學中,該詞常用于描繪季節交替的意境,如唐代徐夤《經故廣平員外宅》中“秋朔弔”借初秋氛圍渲染寂寥情感。它既承載自然時序特征,也暗含對時光流逝的感慨。
三、擴展說明 “朔”本指農曆每月初一,但在此語境中引申為“起始”。需注意與“秋夜”概念區分:部分非權威資料(如)将其釋為“秋夜”,但主流詞典及古詩用例均指向“秋初”含義。
建議結合具體詩句理解其意境,如需要完整出處可查閱《全唐詩》相關卷目。
秋朔是一個漢字詞,由兩個字組成。拆分部首是禾和月,分别表示莊稼和月亮。禾字是莊稼的象形,月字是月亮的象形。
秋朔的拼音是:qiū shuò。
秋朔的來源:秋字表示秋天,是指一年的第三個季節。朔字表示月初。秋朔一詞意指秋天的月初。
秋朔的繁體字是「秋朔」。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代的漢字寫法比現在的寫法要複雜一些。秋朔在古代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具體的寫法需要深入研究古代文獻才能确定。
例句:
1. 秋朔的清風吹過,樹葉紛紛飄落。
2. 秋朔的夜晚,天空的星星特别明亮。
3. 在這個秋朔的日子裡,我們一起去欣賞紅葉的美麗。
組詞:秋夜、朔風、秋天、初秋。
近義詞:秋初、秋季、秋分。
反義詞:春朔、夏朔、冬朔。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