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邊遠一隅。《宋書·謝靈運傳》:“内匡寰表,外清遐陬。” 宋 陸遊 《會慶節賀表》:“臣迹滞遐陬,心馳魏闕。” 清 趙翼 《樹海歌》:“ 禹 刊 益 焚所不到,剩作叢箐森遐陬。”
“遐陬”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以從單字拆解和整體詞義兩方面分析:
一、單字解析
遐(xiá)
陬(zōu)
二、整體詞義
“遐陬”組合後表示“邊遠角落”或“遙遠偏僻的地方”,多用于文學或曆史文獻中。例如:
三、用法與延伸
該詞常用于強調地理位置的偏遠或文化上的邊緣性,具有文言色彩,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但可見于古典文學、詩詞或學術著作中。
若需更多例句或曆史語料,可參考上述來源網頁。
《遐陬》是一個中國古代詞彙,指的是與世隔絕的偏僻之地、遠離喧嚣塵世的僻靜之處。
《遐陬》這個詞的拆分成兩個部首:辶和阝。其中,“辶”表示走動,表示意義為“行走”的動作,而“阝”表示圍牆或者山的形狀,表示意義為“山”的構造。共計七個筆畫。
《遐陬》一詞的來源不詳,可能是古代文人創造的詞彙,用于形容他們向往的離世隱居之地。
《遐陬》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遐陬」。
《遐陬》在古代漢字中的寫法為「遐隹」,其中「隹」表示鳥類,可能暗示着人們所追求的偏僻之地宛如一隻獨特的鳥飛向遠方。
1. 在城市的喧嚣之外,他找到了一片遐陬的山林,過上了惬意的隱居生活。
2. 忙碌了一整天,我渴望找到一個遐陬的角落,靜心放松。
遐陬清淨、遐陬之地、遐陬歲月、遐陬鄉間。
隱居、谧靜、僻靜。
繁華、喧嚣、熱鬧。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