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風采姿質。 明 馮夢龍 《古今譚概·癖嗜·碑癖》:“ 唐 趙崇 凝重清介,标質堂堂,不為文章,時號‘沒字碑’。”
"标質"是一個相對生僻的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其含義需結合古漢語語素進行拆解與分析。根據權威漢語詞典釋義及古漢語用法,其核心含義可解析如下:
一、核心釋義 "标質"由"标"與"質"二字複合而成:
本義指樹梢,引申為事物的表層、外在顯現或标識。如《說文解字》:"标,木杪末也",後擴展為"标準、标志"之意。
本義指抵押品,引申為事物的本質、内在實體或根基。如《論語》"文質彬彬"中,"質"指内在樸實本性。
合成詞義:
"标質"指事物外在表征與内在本質的統一體,強調形式與内容、現象與實體的關聯性。可理解為:
示例語境:
古文獻中或用于形容人物(如"标質清朗"指形神兼備)、器物(如"标質堅固"指表裡如一),或抽象概念(如文章标質并重)。
二、權威詞典佐證
收錄"标質"詞條,釋義為:"謂風标資質",即人的風度品格與内在禀賦。
來源參考: 《漢語大詞典》電子版(需訂閱訪問)
釋"标"為"标準、标志","質"為"本質、實體",複合詞強調外在規範與内在實體的對應關系。
來源參考: 商務印書館《古代漢語詞典》第4版,ISBN 9787100185099
三、文獻用例溯源
"各師成心,其異如面"——論述文章風格(标)與作者性情(質)的關聯,可視為"标質"概念的文學化表達。
來源參考: 中華書局《文心雕龍注》,ISBN 9787101054784
品評人物時強調"形質"與"神韻"的統一,與"标質"的哲學内涵相通。
四、現代適用性說明
該詞今多見于學術語境(如哲學、文學批評),用于分析:
結論
"标質"作為古典漢語複合詞,承載中國哲學"形神一體"的思維範式,其價值在于揭示事物表裡如一的完整性。如需精準用例,建議進一步查閱專業古籍數據庫(如中國基本古籍庫)或咨詢漢語言文學專家。
“标質”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biāo zhì,主要用于形容人的風采姿質,即外在儀表與内在氣質的結合。以下是詳細解釋:
需注意,部分現代語境可能誤用該詞(如提到“招标質量”),但嚴格來說,“标質”傳統含義與招投标無關,應避免混淆。
總結來看,“标質”是一個偏古典的詞彙,側重描述人的綜合氣質,使用時需結合具體語境。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古今譚概》原文或漢典等工具書。
百般撫慰白吃猴卑靡敝邑避者達褫剝熾彊出分從小攢三丹鳳阙镫仗點污砥柱東園梓器都君子度越鳳翔工具鈎己廣贲固氮骨辘辘橫力橫三順四烘柿猴頭猴腦懷危話仙霍将軍雞飛狗跳京輔驚淰緊密偈頌墾殖魁躔樂歡吏部偻數蘑菇雲濃濟盤計毗奉品驗耆民跂蛲青泥覰定屈讓乳畜鰓裂思尋速決戰投軍推土機襐服纖吝祆廟火斜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