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詩·小雅·小旻》:“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後以“深薄”謂險境。 晉 陶潛 《晉故征西大将軍長史孟府君傳》:“所以戰戰兢兢,若履深薄雲爾。”《晉書·石勒載記上》:“孤猥以寡德,忝荷崇寵,夙夜戰惶,如臨深薄。”
“深薄”是一個源自古代文獻的漢語詞語,其含義及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解釋:
“深薄”出自《詩經·小雅·小旻》的“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原句通過比喻(深淵和薄冰)形容處境的危險與謹慎态度,後凝練為“深薄”一詞,代指險境,多用于表達對危機處境的警惕或敬畏。
有部分資料(如)提到“深薄”可形容學識的深淺(“深”表淵博,“薄”表淺薄),但這一說法未見于權威古籍或主流詞典,可能為現代語境下的衍生理解,需謹慎使用。
“深薄”的核心含義是“險境”,源于《詩經》對危機的隱喻,後成為固定表達。盡管存在個别現代擴展義,但需以古典文獻中的用法為準。
《深薄》是一個成語詞語,表示事物的深淺程度或厚薄程度。它由兩個字組成,分别是“深”和“薄”。
“深”字的部首是“水”,它由11個筆畫組成;“薄”字的部首是“艹”,由16個筆畫組成。
《深薄》這個詞語來源于古代漢語,最早可追溯到《左傳·宣公十年》:“知者智者而深矣,而薄;勇者強者而薄矣,而深。”繁體中文中的《深薄》則是「深薄」。
在古時候,《深薄》的漢字寫法略有不同,具體為:
深:「㿎」
薄:「蔽」
1. 他的認識水平很高,思考問題總是能夠把握事物的深薄。
2. 這本書分析了社會的深薄問題,引起了廣泛讨論。
深深、淺薄、深淺、厚薄
深淺、濃淡、粗細
淺薄、深厚、厚實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