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帖的意思、府帖的詳細解釋
府帖的解釋
即軍帖。 唐 代實行府兵制,故稱軍帖為府帖。後世因之。 唐 杜甫 《新安吏》詩:“府帖昨夜下,次選中男行。” 明 何景明 《歲晏行》:“長官叫號吏馳突,府帖連催築河卒。”
詞語分解
- 府的解釋 府 ǔ 儲藏文書或財物的地方:府庫。天府。 舊時封建貴族和官僚的主宅,泛指一般人的住宅:府邸。府第。王府。府上。 中國唐代至清代的行政區域名,等級在縣和省之間:開封府。府尹。府治。府試。首府。 國家行
- 帖的解釋 帖 è 學習寫字時摹仿的樣本:碑帖。字帖。畫帖。 帖 ě 便條:字帖兒。 邀請客人的紙片:帖子。請帖。 寫着生辰八字的紙片:庚帖。換帖。 量詞,用于配合起來的若幹味湯藥:一帖中藥。 帖 ē 妥適:
網絡擴展解釋
“府帖”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與古代軍事制度相關,具體解釋如下:
1.基本定義
府帖即“軍帖”,指古代征兵的文書或命令。唐代因實行府兵制(一種兵農合一的軍事制度),故将軍帖稱為“府帖”,後世沿用這一稱呼。
2.曆史背景
- 府兵制:唐代将士兵戶籍編入州縣,戰時由朝廷調遣,日常管理歸地方軍府。因此,征兵文書多由地方官府發出,得名“府帖”。
- 功能:用于征召士兵或調派勞役,如杜甫詩中提到的“次選中男行”(征召未成年的男子)。
3.文學例證
- 唐代杜甫《新安吏》:“府帖昨夜下,次選中男行。” 描述官府連夜下發征兵令,征召未成年男子入伍的情景。
- 明代何景明《歲晏行》:“府帖連催築河卒。” 反映官府頻繁征調百姓修築河堤的史實。
4.字義分解
- 府:指官府、政權機關(如“官府”“政府”),或指收藏文書、財物的機構(如“府庫”)。
- 帖:本義為文書、通告(如“軍帖”“請帖”),後引申為命令類文書。
5.後世演變
“府帖”一詞雖源于唐代,但宋明時期仍用于指代官方緊急征調的命令,尤其在涉及兵役、勞役的文獻中常見。
如需進一步了解唐代府兵制或相關詩歌背景,可參考曆史文獻或文學注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府帖是古代漢字的一種寫法,意為官府所用的文件或文字。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廣”和“貝”,總計有12個筆畫。府帖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官府中使用的文書和文件,主要用來記錄事務和傳達命令。
關于府帖的繁體字寫法為「府帖」,與簡體字寫法一樣,兩個部首分别是「廣」和「貝」,總共有12個筆畫。由于繁體字的使用地區較為有限,對于府帖這個詞的繁體寫法使用較少。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存在一些差異。府帖這個詞在古時候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整體上與現代的寫法相似。這種漢字的寫法曆史悠久且有一定規範性,一直延續至今。
以下是一個例句,幫助你更好理解府帖這個詞的用法:
這份府帖是官府下達的命令,需要及時傳達給相關部門。
府帖基本上沒有組成其他詞語的特殊用法,它本身已經具備了很明确的含義。
府帖的近義詞可能包括:文檔、公文、文件等。這些詞語都與府帖一樣,指代官方使用的文字或文字記錄的文件。
府帖的反義詞可能包括:私信、個人便箋等。這些詞語與府帖相對,指代個人使用的文字記錄或私人通信。
通過以上解釋和例句,你應該對府帖有了更好的了解。如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