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帝王親自進獻。《宋史·禮志四》:“有司言:‘《開元》、《開寳》二禮,五帝無親獻儀……’而帝欲盡恭於祀事,五方帝位并親獻焉。”《續資治通鑒·宋仁宗皇祐二年》:“詔書所定親獻之禮,周于五天帝。神州,比圜丘之位,陟降為勞,請命官分獻。”
“親獻”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細微差異,主要分為以下兩種解釋: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宋史》等古籍或權威詞典(如查字典、HttpCN詞典)。
親獻是指将自己或家人的財物、才能、工作等奉獻給他人或國家的行為。它體現了一種無私和奉獻的精神,是對他人或社會的關心和貢獻。
親獻這個詞由亻(人)和獻兩個部首組成。拆分後,親的部首是亻,獻的部首是犬,它們的筆畫分别是2畫和5畫。
親獻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漢書·古文苑傳》中,意為“古代貴族奉獻財物給親戚”。後來,親獻逐漸演變為向個人或國家奉獻的廣義詞彙。
在繁體字中,親獻被寫作親獻。
古時候,親獻的漢字寫法是親獻。其中,“親”指親戚、親近,由“見”和“老”組成,表示人們相親相愛,“獻”指奉獻,由“犬”和“幹”組成,表示将財物或才能奉獻出去。
1. 他親獻自己的全部積蓄給了慈善機構。
2. 她經常親獻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1. 孝親獻愛:表示對父母的孝敬和奉獻。
2. 志願者:表示自願奉獻自己的時間和能力去幫助他人或參與社會公益活動。
3. 獻身:表示全身心地投入到某個事業或奉獻給某個人。
奉獻、捐獻、貢獻、奉獻、供獻。
索取、占有、剝奪、吞噬。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