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草的意思、颠草的詳細解釋
颠草的解釋
唐 書法家 張旭 時號“颠張”,僧 懷素 承 旭 自稱“醉素”,兩人善草書,世稱其草書為“颠草”。亦泛指縱橫奔放的狂草。 唐 懷素 《律公帖》:“ 律公 能枉步求貧道颠草,斯乃好事也。”《宣和書譜·張旭》:“﹝ 張旭 ﹞嘗言初見擔夫争道,又聞鼓吹而知筆意,及觀 公孫大娘 舞劍,然後得其神,其名本以颠草,而至於小楷行書,又復不減草字之妙。” 呂更榮 《中國書法簡史》第八講(一):“他的書法自 顔 柳 入二 王 ,楷法精絕,尤工颠草,筆迹雄強。”
詞語分解
- 颠的解釋 颠 (顛) ā 頭頂:華颠。 最高最初的部分:颠末(本末)。山颠。 傾倒,跌:颠沛。颠倒(僶 )。颠踬。颠覆。颠撲不破。 上下跳動:颠簸。 古同“癫”,精神錯亂。 筆畫數:; 部首:頁; 筆順編號:
- 草的解釋 草 ǎ 對高等植物中除了樹木、莊稼、蔬菜以外的莖幹柔軟的植物的統稱;廣義指莖幹比較柔軟的植物,包括莊稼和蔬菜:青草。野草。茅草。水草。花草。草鞋。草堂(茅草蓋的堂屋,舊時文人以此自稱山野間的住所,有自
網絡擴展解釋
“颠草”是書法術語,特指唐代書法家張旭和懷素所創的狂草風格,其解釋如下:
-
基本定義
颠草是唐代兩位書法家張旭(號“颠張”)和懷素(號“醉素”)所擅長的草書形式,因二人性格狂放不羁,書法風格縱橫奔放,故世稱“颠草”。後也泛指狂草書體,強調筆勢的雄逸與自由。
-
藝術特點
- 靈感來源:張旭從生活場景中汲取創作靈感,如觀察“擔夫争道”領悟章法,觀“公孫大娘舞劍”體會筆勢神韻。
- 風格表現:線條連綿跌宕,結構誇張變形,追求“雄逸”之氣,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
-
曆史評價
宋代《宣和書譜》記載,張旭的颠草“小楷行書亦不減草字之妙”,可見其書法造詣全面。後世如呂更榮在《中國書法簡史》中也強調颠草“筆迹雄強”的特點。
-
相關文獻
懷素在《律公帖》中提到他人求其“颠草”,側面印證了當時這一書體的影響力。
總結來看,“颠草”不僅是張旭、懷素個人風格的代稱,更成為狂草藝術的象征,體現了書法中情感與技巧的高度融合。
網絡擴展解釋二
《颠草》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破壞、擾亂、颠覆習慣或秩序。它的拆分部首是 “頁” 和 “艹”,總共有8個筆畫。這個詞的來源比較複雜,可以追溯到《荀子·勸學》一書中的“有心者,猶颠覆萑葦之引而廣書之也”。繁體字的寫法為「顛草」。在古時候,這個詞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這裡給出的是現代标準寫法。下面是一個例句:“他的行為颠草了整個團隊的工作計劃。”可以用這個詞來組成一些詞語,比如“颠三倒四”、“颠來倒去”等。在意思上,可以有一些近義詞,例如“破壞”、“擾亂”等;反義詞的話,可以選用“維護”、“保持”等詞語。希望以上回答滿足了你的要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