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宴飨賓客,賞賜臣下。《國語·周語下》:“宴好享賜,不踰其上,讓也。” 韋昭 注:“宴好,所以通情結好也,享賜,所以酬賓賜下也。” 漢 賈誼 《新書·禮容下》:“燕好享賜,雖歡不逾等,讓也。”
“享賜”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古代文獻和現代用法兩個層面理解:
指宴飨賓客并賞賜臣下,屬于禮儀活動,常見于先秦典籍。例如:
部分詞典将其解釋為“接受恩惠或賜予”,帶有感激他人恩德的含義,如:
該詞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在古籍中多指禮儀行為,現代則側重抽象化的恩惠接受。建議參考權威詞典或古籍原文進一步區分用法。
《享賜》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盡情享受和接受别人所給予的賜予或恩惠。它表示對待他人的慷慨和善意的感激和接納。
《享賜》這個詞的部首是「亠」,總共由10個筆畫組成。
《享賜》這個詞的來源有兩個漢字:「享」和「賜」。繁體為「享賜」。
在古代,「享」的寫法是「亨」的上面加上「乂」,而「賜」的寫法是「貝」的上面加上「寸」。
1. 他十分感激朋友的幫助,心懷感激積極享賜他人的友誼。
2. 她總是将自己的成功歸功于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和享賜。
1. 享用:指盡情品嘗或使用。
2. 賜予:指給予或授予。
3. 享受:指享用或盡情體驗。
1. 接受:表示接納或接受别人賜予的東西。
2. 受賜:表示接受别人的賞賜。
1. 施予:表示給予或施舍給他人。
2. 拒絕:表示不接受或不接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