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精華;精英。 唐 王士源 《<孟浩然集>序》:“﹝ 孟浩然 ﹞學不為儒,務掇菁藻;文不按古,匠心獨妙,五言詩天下稱其盡美矣。” 明 顧起綸 《國雅品·士品三》:“ 殷給事 近夫 菁藻時髦,才情遒麗。”
“菁藻”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菁藻(拼音:jīng zǎo)指精華、精英,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的精粹部分。例如唐代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中稱贊孟浩然“務掇菁藻”,即取其精華之意。
需注意該詞屬書面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在古典文學或學術讨論中。如需進一步了解完整例句或引申含義,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古籍。
菁藻(jīng zǎo)是一個漢字詞語,由“菁”和“藻”兩個字組成。該詞常用來形容植物的茂盛和繁榮。
菁藻的部首和筆畫分别是:菁(草字頭,草木部,共10畫)和藻(艸字底,艸部,共19畫)。
“菁藻”一詞來源于《詩經·王風·菁菁者莪》:“菁菁者莪,民好之也。”其中,“菁菁”指的是郁郁蔥蔥的樣子,含有茂盛的意思。後來演變成“菁藻”,進一步強調了植物的繁盛和美麗。
在繁體字中,“菁藻”保留了拆分部首和筆畫的基本結構。
古時候,“菁藻”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保持了部首和筆畫的一緻。例如,東漢時期的《說文解字》把“菁藻”寫作“青菁”。這種寫法中,“青”依然表示植物的綠色,而“菁”則用來形容茂盛和美好。
一些關于“菁藻”的例句包括:
1. 這片田野上生長着茂盛的菁藻,春天裡格外美麗。
2. 池塘中的蓮花盛開如菁藻,令人賞心悅目。
組詞:菁華、藻鑒、鮮豔如菁藻
近義詞:蔥茏、郁郁蔥蔥、繁茂
反義詞:荒草、凋零、貧瘠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