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遲日曠久的意思、遲日曠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遲日曠久的解釋

猶言曠日持久。《商君書·君臣》:“瞋目扼腕而語勇者得,垂衣裳而談説者得,遲日曠久積勞私門者得。”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遲日曠久”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chí rì kuàng jiǔ,意為“荒廢時日,拖延很久”,與“曠日持久”同義。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與出處

  1. 基本含義
    指因拖延或低效導緻時間被長期耗費,強調時間浪費的負面結果。
    例句:這項政策因争議遲日曠久,最終未能落實。

  2. 出處
    源自《商君書·君臣》:“瞋目扼腕而語勇者得,垂衣裳而談說者得,遲日曠久積勞私門者得。”,原文批評因空談和拖延導緻權力被私門把持的現象。


結構與用法


補充信息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商君書》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國學大師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遲日曠久:詞義解釋

《遲日曠久》是一個成語,意思是白天時間很長,而一天過得很快。形容時間流逝得很快。

拆分部首和筆畫

《遲日曠久》這個成語由三個漢字組成。

來源和繁體

《遲日曠久》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詩經·周南·桃夭》一詩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遲違多時,那予與靡室家。”意思是時間過得很快,如同桃花盛開之時一樣。在古代,人們借用這個成語來形容時間的流逝。

在繁體字中,“遲”、“日”和“曠”分别為「遲」、「日」和「曠」。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有所不同。《遲日曠久》這個成語古時候的漢字寫法為:

例句

1. 忙碌的工作讓他感歎時光過得太快,遲日曠久。

2. 在與好友聚會的時光裡,遲日曠久,不舍離去。

組詞

遲到、曠工、遲疑、時光曠野。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光陰似箭、歲月如梭。

反義詞:時光荏苒、一刹那。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