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天君的意思、天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天君的解釋

(1).舊謂心為思維器官,稱心為天君。《荀子·天論》:“心居中虛,以治五官,夫是之謂天君。” 宋 蘇轼 《沉香山子賦》:“嗟吾知之幾何,為六入之所分,方根塵之起滅,常颠倒其天君。” 何啟 等《曾論書後》:“吾見天君泰然而百體從令者矣,未聞精神枯索而病不侵者也。” ********* 《事業管理與職業修養》二:“例如在抄信時,不動天君地呆抄,是一種寫法,同時還能用些腦子注意信的内容……這又是一種寫法。”

(2).主祭天神者。《後漢書·東夷傳·韓》:“諸國邑各以一人主祭天神,號為‘天君’。”

(3).稱天神。《兒女英雄傳》第三五回:“何況我同你都不曾叩謝過天君佛祠,我兩老怎好便受你的頭?”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在中國傳統語言文化中,“天君”一詞具有多維度釋義。從漢語詞典角度解析,其核心釋義可歸納為三類:

一、哲學概念指代 《漢語大詞典》指出,“天君”原指人體之主宰,特指“心”。《荀子·天論》載“心居中虛,以治五官,夫是之謂天君”,此處将心髒喻為統攝五官的君主,體現先秦哲學對生命中樞的理解。《辭源》補充此說源于古代醫典,認為“天君泰然則百體從令”,強調心神對人體機能的主導作用(來源:商務印書館《辭源》修訂本)。

二、宗教神職稱謂 《道教大辭典》記載,“天君”在道教神系中為高階神祇稱號,如玉樞火府天君、五顯靈觀天君等,多指代執掌自然法則或護佑人間的神明(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道教大辭典》)。《中國民間信仰詞典》提及閩台地區将“天君”作為雷部神将的統稱,常見于禳災祈福儀式。

三、文學象征意象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列舉“天君”在詩詞中的借代用法,如宋代陸遊《雜感》詩“天君暫安谧,肢體聊舒展”,此處“天君”引申為精神主體,與“形體”形成對照(來源:中華書局《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明清小說如《醒世姻緣傳》亦用“亂了天君”形容心智失序狀态。

網絡擴展解釋

“天君”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曆史文獻和語境有所不同,主要包含以下三種解釋:

1.指“心”作為思維器官

古代哲學中認為心是主導思維的核心器官,因此稱心為“天君”。這一用法最早見于《荀子·天論》:“心居中虛,以治五官,夫是之謂天君。”。宋代蘇轼在《沉香山子賦》中也沿用此意,稱“颠倒其天君”。該含義體現了古代對心理活動的樸素認知。

2.主祭天神者

古代某些文化中,“天君”指主持祭祀天神的負責人。例如《後漢書·東夷傳》記載,三韓地區(今朝鮮半島)的部落會選出一人主祭天神,稱為“天君”。這一用法反映了古代宗教儀式中的職能分工。

3.代指“天神”

在文學作品中,“天君”有時直接指代天神或天帝。如清代小說《兒女英雄傳》提到“叩謝天君佛祠”,此處“天君”即指天神。這種用法帶有神話色彩,常見于古典文學。

延伸含義

現代語境中,“天君”可比喻權力極大的人或組織,例如形容權威領袖或管理機構。這一引申義源于其“主宰”的核心意象。


以上解釋綜合了古代哲學、曆史文獻及文學作品的用法,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荀子》《後漢書》等原始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标令蔔蔔不茶不飯觸處機來緞子方興未已飛走鋒銳幹飯公門桃李還嗣漢臣豪誇和文踝蹄婆晃闆講開交手仗結銜糾正擊鐘鼎食俊風距守客形拉話賫奉栗陸籠莺亂哄馬使門戶名勝牛蹄拍發嗆白青牋請自隗始氣壯河山冗龊慴伏舍命吃河豚始創施遺石子束紒宿囚灘黃談笑封侯體腔體問玩歲愒月畏敬舞館無首祆祠饷生象武枭破鏡小祀傒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