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舊謂心為思維器官,稱心為天君。《荀子·天論》:“心居中虛,以治五官,夫是之謂天君。” 宋 蘇轼 《沉香山子賦》:“嗟吾知之幾何,為六入之所分,方根塵之起滅,常颠倒其天君。” 何啟 等《曾論書後》:“吾見天君泰然而百體從令者矣,未聞精神枯索而病不侵者也。” ********* 《事業管理與職業修養》二:“例如在抄信時,不動天君地呆抄,是一種寫法,同時還能用些腦子注意信的内容……這又是一種寫法。”
(2).主祭天神者。《後漢書·東夷傳·韓》:“諸國邑各以一人主祭天神,號為‘天君’。”
(3).稱天神。《兒女英雄傳》第三五回:“何況我同你都不曾叩謝過天君佛祠,我兩老怎好便受你的頭?”
“天君”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曆史文獻和語境有所不同,主要包含以下三種解釋:
古代哲學中認為心是主導思維的核心器官,因此稱心為“天君”。這一用法最早見于《荀子·天論》:“心居中虛,以治五官,夫是之謂天君。”。宋代蘇轼在《沉香山子賦》中也沿用此意,稱“颠倒其天君”。該含義體現了古代對心理活動的樸素認知。
古代某些文化中,“天君”指主持祭祀天神的負責人。例如《後漢書·東夷傳》記載,三韓地區(今朝鮮半島)的部落會選出一人主祭天神,稱為“天君”。這一用法反映了古代宗教儀式中的職能分工。
在文學作品中,“天君”有時直接指代天神或天帝。如清代小說《兒女英雄傳》提到“叩謝天君佛祠”,此處“天君”即指天神。這種用法帶有神話色彩,常見于古典文學。
現代語境中,“天君”可比喻權力極大的人或組織,例如形容權威領袖或管理機構。這一引申義源于其“主宰”的核心意象。
以上解釋綜合了古代哲學、曆史文獻及文學作品的用法,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荀子》《後漢書》等原始文獻。
天君(tiān jūn)指的是主宰天空的神靈或掌管天地萬物的至高無上的存在。下面将對天君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反義詞進行介紹。
天君的拆分部首是「口」和「大」,共有4個筆畫。
天君一詞源于古代中國的宗教信仰,認為天是宇宙的創造者和主宰,擁有無可匹敵的力量和智慧。天君通常被視為神靈的化身,人們将祈求和崇拜的對象稱之為「天君」。
在繁體字中,天君的寫法為「天君」,未有其他變化。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天君」可能會有些許差異,但基本的意思和形狀保持一緻。
1. 他們前來朝拜天君,祈求豐收和平安。
2. 傳說中,天君可以降下甘露滋潤大地。
3. 民間傳統中,每年都會舉行盛大的祭天儀式,以向天君祈求風調雨順。
1. 地藏天君:地藏是佛教的護法神,地藏天君指的是地藏菩薩的化身。
2. 天君門:指的是供奉天君的廟宇或宗教組織。
3. 天君殿:用來稱呼供奉天君的大殿或神廟。
1. 天尊:意思相近,均指天空的至高神靈。
2. 天帝:用以指稱古代中國神話中的天空之神、至高無上的存在。
3. 天王:古代用以尊稱天空之神靈,與天君意思相近。
沒有明确的反義詞,因為天君是指主宰天空、掌管萬物的存在,難以找到直接的相反概念。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