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竹簡。古代用以書寫的狹長竹片。《後漢書·吳祐傳》:“ 恢 ( 吳恢 )欲殺青簡以寫經書。” 李賢 注:“殺青者,以火炙簡令汗,取其青易書,復不蠹,謂之殺青,亦謂汗簡。”
(2).借指青史,史書。《南齊書·豫章文獻王嶷傳》:“雖復青簡締芳,未若玉石之不朽。” 唐 杜甫 《秋日夔府詠懷奉寄鄭監審李賓客之芳一百韻》:“ 雲臺 終日畫,青簡為誰編?” 清 王式丹 《睢陽廟》詩之一:“名先 李 郭 懸青簡,血并 南 雷 染碧莎。” 郭沫若 《*********凱歌》詩:“紅旗夾道風中舞,青簡留芳域外傳。”
(3).泛指書籍。 唐 白居易 《秘書省中憶舊山》詩:“厭從薄宦校青簡,悔别故山思白雲。” 宋 葉適 《葉路分居思堂》詩之一:“苔色迷青簡,蟲文蝕素書。”
(4).借指著作。 南朝 梁 劉孝标 《重答劉秣陵沼書》:“餘悲其音徽未沬,而其人已亡;青簡尚新,而宿草将列。” 宋 鄒浩 《送薛唐卿赴省試》詩:“緑衣春色知誰共,青簡風流自此開。” 清 錢謙益 《挽西蜀尹西有長庚》詩之一:“萬6*言6*書上黃扉寝,七字詩來青簡休。”
(5).道家的神仙名錄。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記》卷三:“六日往 東華 ,見爾名已上青簡。”《雲笈七籤》卷一一七:“天尊曰:‘爾之青簡列於方諸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青簡漢語 快速查詢。
青簡是中國古代文獻中記錄文字的重要載體,其名稱源于材質與形制的雙重特征。從漢語詞典角度分析,該詞包含以下三層含義:
一、本義解析 "青"指竹材經火烤去濕後的青黑色澤,《說文解字》釋"青"為"東方色",象征新生竹材的生命力。"簡"即加工後的竹片,《漢語大詞典》明确記載"編竹為之"的制簡工藝,單片稱"簡",編連成冊稱"策"。二者組合指代經過防蠹處理的書寫竹簡。
二、文化引申 在文學語境中,青簡承載着三重象征:1)典籍代稱,如《後漢書》"功銘著于青簡";2)曆史記載,劉禹錫"青簡遙陳誓"喻指史冊留名;3)書信載體,王勃"青簡裁書"描述竹簡的實用功能。這種演變反映出從物質載體到文化符號的升華。
三、工藝考據 據《考工記》記載,制簡需經"殺青"工序:新鮮竹片火烤去汁,既防蟲蛀又便書寫。這種特殊工藝使"青簡"區别于普通竹片,成為可長期保存的文獻載體。考古發現的雲夢秦簡、居延漢簡實物印證了典籍記載的制作标準。
“青簡”一詞在漢語中有多重含義,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竹簡(原始含義)
指古代用于書寫的狹長竹片。造紙術發明前,竹簡是重要書寫載體,需經過“殺青”處理(火烤去竹汗防蛀)。如《後漢書·吳祐傳》記載“恢欲殺青簡以寫經書”,李賢注解釋其工藝。
借指史書/青史
因竹簡常用于記錄曆史,後衍生為史書的代稱。如《南齊書》中“青簡締芳”比喻史冊留名,杜甫詩句“青簡為誰編”也體現此意。
泛指書籍
唐代白居易《秘書省中憶舊山》中“校青簡”即指校勘書籍,宋代葉適詩句“苔色迷青簡”亦以青簡代書卷。
指代著作
南朝劉孝标《重答劉秣陵沼書》用“青簡尚新”形容著作留存,宋代鄒浩詩句也以此引申個人作品。
道家神仙名錄(特殊用法)
少數文獻提及道家将神仙名冊稱為青簡,但具體用例較少,多見于辭典解釋。
補充說明
“青簡”的演變體現了漢字文化的借代特征:從具體書寫材料(竹簡)→抽象文化載體(史書、書籍)→創作成果(著作)。其詩詞中的運用(如杜甫、白居易詩句)進一步豐富了文學意象。
阿基米德螺線敗績白衣沒命軍班廷本主兒兵藏武庫,馬入華山裨贊長桑君讒疾莐藩遲徊不決寵盛锉碓答詞帝皇鵝車恩免法鉢放射化學放淫風雨交加腐音公産汞溴紅搆成挂龍瓜米古典經濟學顧讓黑米何許人翦燭夾訊家主翁經國大業鲸仔究竟留犂撓酒迷離撲朔命車摩厓俳說陪遊鸧雞戎重散從聖奧申制石磶水齧松凫索然寡味挑引外星人衛奉委形違衆銷摧下秧寫經換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