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毋固的意思、毋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毋固的解释

(1).谓不可鄙野而不知礼。《礼记·曲礼上》:“将适舍,求毋固。” 孙希旦 集解:“固,谓鄙野而不达於礼……此言将适人之所居,凡事当求合礼,而不可失之鄙野。”

(2).谓不固执拘泥。《论语·子罕》:“子絶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朱熹 集注:“固,执滞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毋固”是汉语中具有哲学深度的复合词,由否定副词“毋”和形容词“固”构成。《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不固执己见”,强调思维与行为的开放性。

从词源学分析:

  1. 字义构成:“毋”表禁止(《说文解字》训为“止之词”),“固”本指四面闭塞的地形(《尔雅·释丘》),引申为思想闭塞、行为僵化。二字连用形成“不僵化”的核心语义。
  2. 经典出处:最早见于《论语·子罕》:“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朱熹《四书章句集注》释为“固执不通”,特指拒绝根据客观环境调整认知的思维缺陷。
  3. 现代语义:在现代汉语中既保留古义,又衍生出“避免思维定式”“保持认知弹性”等新内涵,《现代汉语词典》将其列为书面语常用词。

该词在当代多用于哲学讨论与道德修养领域,《中国哲学大辞典》特别指出其与“中庸之道”的关联性,强调适度变通在实践智慧中的价值。

网络扩展解释

“毋固”是一个文言词汇,主要有两层含义,分别源自不同典籍的语境:

一、不可鄙野不知礼(出自《礼记·曲礼上》)

释义:指在社交或礼仪场合中,不应表现得粗俗、不合礼节。例如《礼记·曲礼上》提到“将适舍,求毋固”,意为到他人住所时,行为要合乎礼节,不可失之鄙野。这里的“固”解释为“鄙野而不达于礼”(孙希旦集解)。

二、不固执拘泥(出自《论语·子罕》)

释义:指为人处世应避免固执己见、僵化不变。如《论语·子罕》中孔子提出“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朱熹注解“固”为“执滞”,即不因主观坚持而排斥他人观点,强调灵活变通。

应用场景

  1. 礼仪规范:用于提醒行为需符合礼制,如《礼记》中的社交场合。
  2. 修身哲学:作为儒家提倡的处世态度,与“毋意、毋必、毋我”并列,体现谦和包容的智慧。

近义词:不拘泥、通达
反义词:固执、迂腐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典籍原文或注释,可参考《礼记》和《论语》相关篇章。

别人正在浏览...

拜墓扳机被冒鼻赤闭阁自责饼炉並命柄权参见川端康成凡使飞虎该班儿干车狗续貂尾号旗鹤关和容后难回变渐丁将作大匠健黠嘉馔记恨惊惨狂飈刳肠狼飡虎食良觌临迩溜火漏疮陋易谟盖靺羯芽柰久囊辎念家山破拟断七松家权衡利弊权荣驱屏若光三昧真火奢宕绅董沈东阳生产资料市场沈约蛇拳岁杪谈笑自若逃叛痛惜唾吐土谈枉物文成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