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無蔕的意思、無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無蔕的解釋

沒有牽挂或牽連。形容活動自如。語本 漢 班固 《答賓戲》:“上無所蔕,下無所根。” 南朝 梁簡文帝 《筝賦》:“如浮波之遠騖,若麗樹之争榮;譬雲龍之無蔕,如笙風之有情。” 唐 杜甫 《解憂》詩:“呀坑瞥眼過,飛櫓本無蔕。” 宋 楊萬裡 《四月十三日度鄱陽湖》詩:“豁然地無蔕,渺若海不岸。”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無蔕(wú dì)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生僻的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古漢語語境理解。以下是詳細釋義:


一、核心釋義

  1. 字義拆解

    • 無:表示“沒有”“不存在”。
    • 蔕(dì):同“蒂”,指草木果實與枝莖相連的部分(如花蒂、瓜蒂),引申為事物根源或依托。

      詞義:字面指“沒有蒂”,形容事物無根基、無依托的狀态。

  2. 引申含義

    • 無根基之物:如浮萍、飄蓬等脫離本體的存在,喻指無依靠、無歸屬的人或事物。
    • 虛幻不實:形容空洞、缺乏實質内容或脫離現實基礎的事物。

      :古文獻中常用以描述“無根之談”(無根據的言論)或“無本之木”(無根的樹木)。


二、文化意蘊與使用場景

  1. 哲學與文學意象

    道家思想中,“無蔕”暗合“無執無着”的境界,如《莊子》所言“虛而待物”,強調超脫外物束縛。

    詩詞中多用于渲染漂泊、孤寂之感,如“身似無蔕之萍,心隨流雲”(比喻身世飄零)。

  2. 現代適用性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多見于古典文獻研究或特定修辭場景(如詩歌創作)。需注意其生僻性,避免誤用為常見詞“無蒂”(“蒂”的簡化字寫法)。


三、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12卷,第143頁)

    定義:“無蔕”即“無根柢”,喻無所依憑。

    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1993年版。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第2版)

    釋義:強調“蔕”為“蒂”的古體,指脫離本體的無根狀态。

  3. 《說文解字注》(段玉裁注)

    對“蔕”的注解:“草木根也,引申為凡物之柢”,佐證“無蔕”的原始語義。


四、注意事項

(注:因該詞生僻且現代罕用,部分釋義需綜合古典文獻歸納,未提供網絡鍊接以确保準确性。)

網絡擴展解釋

“無蔕”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沒有牽挂或牽連,形容事物自由無拘束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析:

  1. 基本釋義
    該詞源自東漢班固《答賓戲》中的“上無所蔕,下無所根”,意為事物既無向上依附的根基,也無向下牽連的束縛,強調超脫、自在的形态。其中“蔕”是“蒂”的異體字,指植物連接花、果的柄部,引申為事物的根源或牽絆。

  2. 文學用例

    • 南朝梁簡文帝在《筝賦》中以“雲龍之無蔕”形容筝聲如雲中飛龍般飄逸無拘。
    • 唐代杜甫《解憂》中“飛櫓本無蔕”比喻船槳劃動時的輕盈流暢。
    • 宋代楊萬裡“豁然地無蔕”則描繪鄱陽湖水面開闊、無邊無際的景象。
  3. 延伸理解
    該詞多用于詩文,通過自然意象(如浮波、雲龍)表達對自由境界的追求,或暗喻超然物外的處世态度。需注意其與現代漢語“無蒂”的區别:後者多指具體物體無蒂部,而“無蔕”更側重抽象意義的無牽無挂。

别人正在浏覽...

版心寶台鼻管哔哩礴喇碧琳比武不到頭鏟咋朝元閣蠢厚慈佑打話倒放嫡舅丢抹二米飛凫風險資金豐雅糞丸官況櫃田豪羊恨恚何首烏鴻龍穢仙或曰監看簡賢交亂警設芰茄娵娃快速良賤淩霜邁種缦帛門戶之見密白清克秋獮驅骛熱荒入夜賽跑三十六天罡時好史鑒世舊手帖水精危惙微渦相闆詳察仙姬獻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