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喻穢賤之物。 唐 韓愈 《通解》:“将欲齊之者,其不猶矜糞丸而拟質 隨 珠者乎?” 金 王若虛 《滹南詩話》卷上:“如糞丸之在 隋 珠,不待選擇而後知,然猶不能辨焉。”
“糞丸”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為比喻穢賤或微不足道的事物。以下是詳細解析:
“糞丸”由“糞”(動物排洩物)和“丸”(小圓球)組成,字面指排洩物制成的小球,引申為低賤、無價值之物,常用于強調事物渺小或毫無意義。
文獻記載
最早見于唐代韓愈《通解》:“将欲齊之者,其不猶矜糞丸而拟質隨珠者乎?”(試圖将低賤之物與珍寶等同,實為荒謬之舉)。
金代王若虛《滹南詩話》也以“糞丸之在隋珠”對比,突顯其卑賤。
使用場景
多用于文學或批評語境,表達對事物價值的否定,如諷刺不自量力、以次充好等行為。
當代使用較少,常見于古文解析或特定修辭中,需結合語境理解其貶義色彩。
《糞丸》是一個漢語詞語,在現代漢語中的意思是指非常微小、極其細小的東西。通常用來形容非常細微或微不足道的事物。
《糞丸》這個詞拆分後的部首分别是 “米” 和 “示”,其中“米”是第80個部首,“示”是第113個部首。它的總筆畫數為18筆。
《糞丸》一詞最早出現在《水浒傳》第72回:“以是進藥鋪,取得瀉藥三元,連與陳宅團圓一丸。謝無功曰:‘多謝好兄弟贈與此醫仙丸。’”在這裡,“糞丸”即指藥物丸劑。隨後,“糞丸”逐漸演變為形容微小、微不足道的事物的一個比喻。
繁體字中,“丸”保持不變,而“糞”字則轉化為「糞」。
在古代漢字中,對于《糞丸》這個詞,有時會将“糞”寫作“屙”,而“丸”則保持不變。這種寫法也屬于古代文字中對同一概念的不同表達方式之一。
1. 這個問題對于我們來說隻是個糞丸不值。
2. 他的貢獻隻是糞丸之功,無法改變整個形勢。
1. 糞土(指肥沃的土壤)
2. 糞便(指人或動物排洩的廢物)
微不足道、渺小、九牛一毛
舉足輕重、重要、重大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