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危惙的意思、危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危惙的解釋

指病危。《晉書·石季龍載記下》:“﹝ 季龍 ﹞謀召之,懼其不入,乃僞言其母哀過危惙。” 唐 劉禹錫 《代裴相公讓官第一表》:“臣且危惙,餘年幾何?” 宋 郭彖 《睽車志》卷四:“ 常州 華嚴寺 僧 道良 ,為知庫數年,多所乾沒,忽卧病危惙。”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危惙(wēi chuò)是漢語中一個較為古雅的詞彙,主要見于古代文獻,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指病勢危重,氣息微弱

    形容人病情嚴重,生命垂危的狀态。

    例證:

    《晉書·王羲之傳》載:“吾危惙之際,唯恐終不得面辭。”

    語源分析:

    “危”本義為高處,引申為不穩定、危險;“惙”源自《說文解字·心部》:“惙,憂也,從心叕聲”,本指憂愁不安,後引申為氣息微弱貌。二字組合強化了生命垂危的意象。

  2. 引申為極度困頓或衰微

    可形容事物瀕臨衰亡的狀态。

    例證:

    唐代柳宗元《寄許京兆孟容書》:“神志荒耗,危惙如病。”


二、語用特征


三、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釋為:“危殆;病危。” 收錄于第2冊第1023頁(上海辭書出版社,2021年)。

    鍊接:漢語大詞典官網(需訂閱訪問)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釋為:“病情危急,氣息微弱。” 見第1256頁(2014年版)。

  3. 《說文解字注》(清·段玉裁)

    對“惙”的注解:“心憂也,引申為氣息短促之狀。”


四、古籍用例佐證

  1. 《南史·謝朓傳》

    “疾轉危惙,不複能書。”

    (描述病情惡化至無法執筆)

  2. 《全唐文·李華〈吊古戰場文〉》

    “鳥飛不下,獸铤亡群。危惙之象,莫此為甚。”

    (借自然異象喻國家衰微)


五、使用注意

該詞在現代語境中僅適用于特定場景:

網絡擴展解釋

“危惙”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形容病情危急、生命垂危的狀态。以下是該詞的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1. 基本含義
    指病重将死或生命垂危的狀态。常用于描述人因疾病或衰老而接近死亡的危急情形。

  2. 讀音差異
    不同文獻對注音存在差異:

    • 一種标注為wéi chuò(如《隋書》引用);
    • 另一種标注為wēi chuò(如《晉書》引用)。
      讀音差異可能源于古代方言或文獻傳抄演變,但詞義一緻。
  3. 文獻引證

    • 《隋書·元壽傳》記載:“舍危惙之母”,指放棄病危的母親;
    • 唐代劉禹錫《為裴相公讓官第一表》中“臣且危惙”,表達自身病重;
    • 宋代《睽車志》描述僧人“卧病危惙”,強調病情危急。
  4. 使用語境
    多用于文言文或曆史文獻,現代漢語中已不常見,常見于對古代人物病況的記載。

補充說明:

如需查閱完整文獻出處,可參考《隋書》《晉書》或相關古籍注疏。

别人正在浏覽...

寶塔糖奔叛兵嚴長遞谄頭抄紮誠信持抱初基出示刍微單舸黩征惡水防慮妨紊騑駕費唾沫風舲烽斾宮雉勾陳榾柮國害黑炭貨力既生霸稽閱踡局倨傲居高臨下刊期烤煙葵扇亮達俚歌離離亮亮柳市龍頭竿麓麓悗密滅祀冥津娉命遷削衾裯妾窮賤若不勝衣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三彜賞贊噬搏市舶使收房說豫蜀險死神餹纏途經妄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