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 代閣名。在 陝西省 臨潼縣 骊山 。 玄宗 朝,改名 降聖閣 。 唐 李商隱 《華清宮》詩:“ 朝元閣 迥《羽衣》新,首按 昭陽 第一人。” 宋 程大昌 《雍錄》卷四:“ 朝元閣 。”自注:“ 天寳 七載, 玄元皇帝 見于 朝元閣 ,即改名 降聖閣 。” 宋 謝翺 《吊宋内》詩之四:“禾黍何人為守閽?落花臺殿暗銷魂。 朝元閣 下歸來燕,不見當時鸚鵡言。” 清 洪昇 《長生殿·偷曲》:“聞那 朝元閣 ,在禁苑西首,我且繞着紅牆,迤邐行去。” 唐 王建 《華清宮感舊》詩:“塵到 朝元 天使急,千官夜發大龍迴。” 宋 蘇轼 《骊山》詩:“我上 朝元 春半老,滿地落花無人掃。” 清 吳翊 《新燕》詩:“近識 朝元 消息否?珠簾零落幾回探。”
朝元閣是唐代重要的皇家建築,其含義與曆史背景如下:
朝元閣是唐代華清宮的核心建築之一,位于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骊山西繡嶺第三峰頂,始建于唐玄宗天寶二年(743年)。原為祭祀場所,後因玄宗夢見老子降臨,于天寶七年(748年)更名為降聖閣,并供奉太上老君漢白玉像及多位李唐皇帝畫像,成為皇室家廟。
考古發現表明,朝元閣是骊山規模最大的唐代建築,依山而建,結構複雜,至少有三層屋檐,展現了盛唐皇家建築的宏偉風格。遺址出土了蓮花紋瓦當、帶字瓦等文物,印證其工藝水平。
朝元閣不僅是唐代政治與宗教結合的産物,其建築形制對後世樓閣式建築有重要影響,如宋代《營造法式》可能受其啟發。現存遺址為研究唐代皇家建築提供了珍貴資料。
如需進一步了解詩詞引用或考古細節,可參考來源網頁。
朝元閣的意思是“朝廷的地方”或者“朝廷的會議場所”。這個詞常常用來指代古代中國的皇宮内的建築物,是皇帝處理政務和與重要官員會面的地方。
朝元閣的三個漢字分别是“朝”、“元”和“閣”。它們的拆分部首分别是“月”、“二”和“阝”。它們的筆畫數分别是8畫、4畫和9畫。
朝元閣是從中國古代文獻中的記載中得來的。在古代中國,皇宮内有很多不同的建築物,其中一個就是用來處理政務和會面的地方,被稱為朝元閣。
朝元閣的繁體寫法是「朝元閣」。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有很多變體,但是朝元閣并沒有太大的寫法變化。它的造字規則和現代相似,隻是對于一些筆畫的書寫順序有細微的差别。
同學們在曆史課上學到了關于朝元閣的故事。
朝陽、玉元、内閣是與朝元閣相關的詞語。它的近義詞有朝庭、朝廷;反義詞沒有明确的固定詞彙,可以根據具體語境來判斷。
希望這些回答對你有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