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存。 前蜀 杜光庭 《蜀王仙都醮山詞》:“輟鶴洞緘藏之本,為人天宗奉之經。” 宋 曾敏行 《獨醒雜志》卷二:“每朔望日必陳列其家所藏四朝宸翰,及宣賜器皿於堂上,率其子孫羅拜其下。拜畢,緘藏如初。” 清 唐孫華 《再哭姜西溟》詩:“疇昔所著書,笥櫝猶緘藏。”
“緘藏”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緘藏”由“緘”和“藏”兩字組成,意為隱藏、保密或秘密保存。
古代文獻中常見該詞,例如:
“緘藏”不僅指物理上的封存,更包含對信息的主動隱匿,常見于正式或文學語境中,強調保密行為的嚴謹性與持續性。
緘藏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收藏起來,不公開或不表露。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部首:缶(fǒu)
筆畫:11畫
這個詞來源于古代中國的文化習俗,古人在重要的文件或書籍上會用緘封的方式來保存,以免被他人窺探。因此,緘藏一詞表示将某物珍藏起來,不讓他人知曉。
緘藏這個詞在繁體中文中的寫法為緘藏。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較為繁瑣,一些字在組成結構上與現代的寫法有所不同。緘藏在古代漢字中的寫法為“緘藏”。在現代,該字的寫法被簡化為“緘藏”。
以下是緘藏的例句:
1. 他緘藏了多年的心事終于被揭開了。
2. 這家博物館收藏了衆多古代文物,都被精心地緘藏在酒史之中。
以下是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緘默、緘口、緘寂、藏書、藏品、收藏
近義詞:保存、封存、隱藏
反義詞:公開、分享、揭露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