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沒有救兵。《漢書·李陵傳》:“上悔 陵 無救……乃遣使勞賜 陵 餘軍得脫者。”《後漢書·王霸傳》:“今閉營固守,示不相援,賊必乘勝輕進;捕虜無救,其戰自倍。”
(2).不加補救。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楚莊王》:“時難而治簡,行枉而無救,是其所以窮也。” 晉 葛洪 《抱樸子·塞難》:“而無救於不解,果當從連環之義乎!”
(3).無所救助。《列子·仲尼》:“吾始知詩書禮樂,無救於治亂,而未知所以革之之方,此樂天知命者之所憂。”
“無救”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無”和“救”兩個語素構成。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解釋,“無救”指“無法挽救或解救”,多用于描述病情、危機等不可逆轉的狀态,如“病勢危殆,醫藥無救”。其核心語義包含三層内涵:
不可逆性
《漢語大詞典》強調該詞特指“喪失挽救的可能性”,如《左傳·昭公十三年》中“諸侯無救”的記載,表示局勢已無法挽回(來源:漢典網)。這種不可逆性在現代漢語中延伸為對生命、情感或災難的終極判斷,例如“環境污染若超過臨界點,生态系統将無救恢複”。
語境適用範疇
商務印書館《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指出,該詞多出現于醫學、災變等專業領域,如《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載“病在骨髓,司命無救”。現代用法延續這一特點,常見于司法文書中的“無可挽救情節”等專業表述(來源: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數據庫)。
情感色彩差異
在文學語境中,《唐詩鑒賞辭典》收錄王維“沉疴無救藥”之句,賦予其悲怆詩意;而科技文獻如《中華急診醫學雜志》則用“無救體征”作客觀醫學判斷,顯示該詞兼具文學感染力與學科術語嚴謹性(來源: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文獻中心)。
“無救”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方面解釋:
沒有救兵
指在困境中缺乏外援或支援力量。例如《漢書·李陵傳》記載“上悔陵無救”,描述李陵軍隊因無援兵而陷入絕境。
不加補救
表示對問題或錯誤未采取修正措施。如董仲舒《春秋繁露》提到“行枉而無救”,強調放任錯誤不糾正的後果。
無所救助
指完全失去被幫助的可能性,常用于形容絕望狀态。例如《列子·仲尼》中“無救于治亂”,表達對局勢無法挽救的無奈。
例句參考:
該詞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現代口語中更常用近義詞“無可救藥”(指無法挽救)。如需查看古籍原文或更多例句,可參考标注的文獻來源。
鞭撲閉錘閟絕才行陳列酬醋春甸粗才崔莺莺點唇調羽東園梓器感忿感想格得胡撥四悔心交織接煞寄附鋪急騎巨人傳寇亂庫丁臨柴柳下惠妙語驚人酩酊難以内纖釀事鳥網凝冬陪跸佩玉切音氣狠狠情禱青雲友樿傍賞慶深峻時豫守睛授課涚酌逃爵恬泊剔撥團紅讬僞柁牙萬物問世祥符香徑先茔歇後迷語撷擇隙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