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步虛的意思、步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步虛的解釋

(1).道士唱經禮贊。 唐 李白 《題隨州紫陽先生壁》詩:“喘息飡妙氣,步虛吟真聲。” 王琦 注引《異苑》:“ 陳思王 遊山,忽聞空裡誦經聲,清遠遒亮,解音者則而寫之,為神仙聲。道士效之,作步虛聲。” 唐 施肩吾 《聞山中步虛聲》詩:“何人步虛南峯頂,鶴唳九天霜月冷。”《續資治通鑒·宋徽宗宣和元年》:“都城暴水,遣 靈素 厭勝,方率其徒步虛城上,役夫争舉梃将擊之,走而免。” 明 無名氏 《精忠記·兆夢》:“小道小道,其實玄妙,善能步虛,又會佐醮。”

(2).見“ 步虛詞 ”。

(3).指道家傳說中神仙的淩空步行。《漢武帝内傳》:“可以步虛,可以隱形。長生久視,還白留青。” 明 劉基 《升天行》:“中夜集五靈,步虛欵天關。” 清 蔣士铨 《第二碑·留香》:“浩氣長生,靈旗暗閃,且喜時逢清晏,歲際豐盈,不免步虛巡按一回。”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步虛是漢語中具有多重文化内涵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道教儀軌術語

    步虛原指道教齋醮儀式中道士模仿仙人步态的舞蹈動作,又稱“步虛旋繞”。《中華道教大辭典》記載,道士在法壇上按星辰方位踏步,配合誦經音樂,象征“神遊太虛”的境界。此儀式源于古代祭祀樂舞,後演化為道教齋醮的核心環節。

  2. 文學體裁名稱

    步虛詞(簡稱“步虛”)是道教詩歌的特殊形式,内容多描繪仙境、仙人及修道感悟。唐代《樂府詩集》收錄多首步虛詞,如劉禹錫《步虛詞二首》以“阿母種桃雲海際,花落子成二千歲”表現仙境時空觀。此類作品融合宗教意象與詩歌韻律,成為唐宋文學的重要題材。

  3. 詞源考據

    據《漢語大詞典》,“步虛”一詞最早見于東晉道教典籍《太上洞淵神咒經》,其字面意為“步行于虛空”,引申為“超凡入聖”的精神狀态。南朝梁代陶弘景在《真诰》中進一步将“步虛”與星鬥運行軌迹相聯繫,賦予其天文曆法内涵。

  4. 文化延伸現象

    宋代以後,步虛逐漸突破宗教範疇。朱熹《朱子語類》以“步虛聲”比喻玄妙難解的言論,明清小說如《西遊記》則用“步虛”形容神仙騰雲駕霧之态。現代研究中,王國維《唐宋大曲考》考證了步虛音樂與燕樂體系的關聯。

網絡擴展解釋

“步虛”是道教文化中的核心概念,具有宗教儀式和文學意象的雙重含義,具體可從以下層面解析:

一、基本詞義

  1. 宗教儀式
    指道士在齋醮(祭祀祈福)儀式中,一邊吟唱贊頌詞章,一邊圍繞神座旋繞遊走的動态形式,稱為“步虛旋繞”。這一行為既是對道教神靈的禮敬,也象征模仿神仙淩空遨遊天界的意境。

  2. 動作與聲樂結合
    包含特定的步伐(如“踏罡步虛”)和曲調(“步虛聲”)。傳說曲調源自神仙圍繞天尊說法時演奏的仙樂,聲腔缥缈如衆仙行于虛空,故得名。

二、延伸含義

  1. 神仙意象
    道家傳說中,神仙可“淩空步行”,如《漢武帝内傳》提到“可以步虛,可以隱形”,明代劉基詩中亦有“步虛款天關”的描述,均指向超脫凡塵的仙家能力。

  2. 文學體裁
    “步虛詞”是樂府雜曲的一種,内容多描繪仙界景象或修真感悟。唐代王建、庾信等詩人均創作過此類作品,如“家童授與步虛詞”即指道教贊頌詞章。

三、曆史文獻例證

四、文化意義

步虛融合了道教儀軌、音樂、文學與神仙信仰,既是溝通人神的宗教實踐,也是文人寄托仙道理想的藝術載體。其名稱中的“虛”字,亦呼應道家對“太虛”“虛空”的哲學追求。

若需進一步了解步虛詞的具體内容或儀式流程,可參考《樂府詩集》或道教齋醮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騃戆挨家比戶本朝貶落瞋恚齒少氣鋭翠空大隊地地道道丁折低溫東方學士動片蹲裆訛俗方枘圓鑿奉尊父母官蓋沒高級神經活動鳏夫鬼難汗流夾背鴻疏惠書虎略佳處焦熱忼爽客廬蒯席臨使露井論師卯上迷攝母姊妹涅白擬非其倫甯歌潛神嘿規谯谕七輔齊駕七排氣洶洶跧居雀盲仁草柔勝穑民石盆舒散蘇木素蛇陶缊惟一狎處香盒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