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步虛的意思、步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步虛的解釋

(1).道士唱經禮贊。 唐 李白 《題隨州紫陽先生壁》詩:“喘息飡妙氣,步虛吟真聲。” 王琦 注引《異苑》:“ 陳思王 遊山,忽聞空裡誦經聲,清遠遒亮,解音者則而寫之,為神仙聲。道士效之,作步虛聲。” 唐 施肩吾 《聞山中步虛聲》詩:“何人步虛南峯頂,鶴唳九天霜月冷。”《續資治通鑒·宋徽宗宣和元年》:“都城暴水,遣 靈素 厭勝,方率其徒步虛城上,役夫争舉梃将擊之,走而免。” 明 無名氏 《精忠記·兆夢》:“小道小道,其實玄妙,善能步虛,又會佐醮。”

(2).見“ 步虛詞 ”。

(3).指道家傳說中神仙的淩空步行。《漢武帝内傳》:“可以步虛,可以隱形。長生久視,還白留青。” 明 劉基 《升天行》:“中夜集五靈,步虛欵天關。” 清 蔣士铨 《第二碑·留香》:“浩氣長生,靈旗暗閃,且喜時逢清晏,歲際豐盈,不免步虛巡按一回。”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步虛”是道教文化中的核心概念,具有宗教儀式和文學意象的雙重含義,具體可從以下層面解析:

一、基本詞義

  1. 宗教儀式
    指道士在齋醮(祭祀祈福)儀式中,一邊吟唱贊頌詞章,一邊圍繞神座旋繞遊走的動态形式,稱為“步虛旋繞”。這一行為既是對道教神靈的禮敬,也象征模仿神仙淩空遨遊天界的意境。

  2. 動作與聲樂結合
    包含特定的步伐(如“踏罡步虛”)和曲調(“步虛聲”)。傳說曲調源自神仙圍繞天尊說法時演奏的仙樂,聲腔缥缈如衆仙行于虛空,故得名。

二、延伸含義

  1. 神仙意象
    道家傳說中,神仙可“淩空步行”,如《漢武帝内傳》提到“可以步虛,可以隱形”,明代劉基詩中亦有“步虛款天關”的描述,均指向超脫凡塵的仙家能力。

  2. 文學體裁
    “步虛詞”是樂府雜曲的一種,内容多描繪仙界景象或修真感悟。唐代王建、庾信等詩人均創作過此類作品,如“家童授與步虛詞”即指道教贊頌詞章。

三、曆史文獻例證

四、文化意義

步虛融合了道教儀軌、音樂、文學與神仙信仰,既是溝通人神的宗教實踐,也是文人寄托仙道理想的藝術載體。其名稱中的“虛”字,亦呼應道家對“太虛”“虛空”的哲學追求。

若需進一步了解步虛詞的具體内容或儀式流程,可參考《樂府詩集》或道教齋醮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步虛(bù xū)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首組成。其中,“走”(步,bù)是指行走,而“虛”(xū)表示空虛、虛幻。合在一起,步虛的意思是一種虛幻的行走狀态,也可以理解為徒勞無功的行動。 根據《漢字源流字典》,步虛的部首是“走”部和“虍”部。部首是用來歸類和劃分漢字的一種方法,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字義的一部分。步虛的筆畫數為12畫,這是指書寫步虛這個字需要畫12個基本筆畫。 步虛一詞源自古代漢字演變過程中的記載,最初的寫法為“婦”和“㡳”。隨着時間的推移,字形逐漸演化為現在的步虛。在繁體字中,步虛的寫法保持不變,依然是“步虛”。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步虛有時候也出現了不同的寫法。根據《說文解字》的記載,在西漢時期,步虛的寫法是“蔔”和“彳”。然而,隨着曆史進程的推移,步虛的寫法逐漸統一為現在的形式。 以下是一些例句,幫助理解步虛在不同語境下的應用: 1. 他的計劃隻是一場空歡喜,完全是步虛一場。 2. 他一直在為了追求虛幻的目标而不斷步虛。 在組詞方面,步虛可以與其他漢字組成複合詞,如“徒步虛耗”(徒步行走卻毫無收獲)、“步虛心态”(徒勞而無所得的心态)等。 近義詞方面,與步虛意思相近的詞語包括“徒步”、“毫無收獲”等。相反地,與步虛相對的詞語可以是“踏實”、“實幹”等。 希望以上解答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