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威勢相欺淩。《天讨·豕韋之裔<普告漢人>》:“及觀其威淩 漢 族,則其虐不減於禦 苗 。”
關于“威淩”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威淩”是一個漢語詞彙,讀作wēi líng,意為通過威嚴或強勢手段欺淩、壓迫他人,常用于描述以權勢或武力迫使他人屈從的行為。
二、詞義構成
三、出處與例句
該詞最早見于近代文獻《天讨·豕韋之裔<普告漢人>》:“及觀其威淩漢族,則其虐不減於禦苗。” 此句通過對比統治者對漢族和其他民族的壓迫,強調“威淩”的殘酷性()。
四、使用場景
五、近義詞與反義詞
若需更完整的曆史用例或語義演變分析,可參考、5、8的文獻來源。
《威淩》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來形容一種強大的力量或行為對其他人或物體施加的壓迫、欺淩或威脅。
《威淩》由部首"女"(nǚ)和"翟"(zhái)組成,它的總筆畫數是18畫。
《威淩》一詞的來源不确切,但在古代文獻中有多次使用,如《左傳》、《春秋公羊傳》等。繁體字為「威淩」。
在古代,威淩這個詞可以有不同的寫法。例如,《康熙字典》中還包括了「威霖」和「威凜」兩種古代寫法。
1. 這個惡霸常常以威淩弱小的人來滿足自己的欲望。
2. 面對強大的威淩,我們應該勇敢地站起來反抗。
1. 威力:強大的力量。
2. 淩虐:欺負、虐待。
3. 威猛:強大且勇猛。
1. 威脅:恐吓、脅迫。
2. 壓迫:逼迫、壓制。
1. 平和:和諧、穩定。
2. 安撫:安慰、撫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