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livery uniform;livery]
(2) 舊時差役或兵丁所穿的統一服裝
又有幾個穿着號衣,上寫着“城武縣民壯”字樣。——《老殘遊記》
(3) 獄中犯人的衣服。上有記號,故稱號衣
指舊時兵卒、差役等所穿的制服。《英烈傳》第四八回:“ 王銘 一一問箇仔細,将六人殺了,把號衣剝将下來,交與面貌相似的六人,依照巡哨的打扮。”《老殘遊記》第六回:“又有幾個人穿着號衣,上寫着‘ 城武縣 民壯’字樣。” 沉從文 《七個野人與最後一個迎春節》:“他們都不願意見到穿號衣的人來到寨子裡稱王稱霸。”
“號衣”是一個曆史詞彙,主要指舊時特定群體所穿的帶有标記或編號的制服。其含義可綜合為以下幾點:
基礎定義
號衣是古代士兵、差役等職業身份者穿着的統一服裝,通常帶有編號、文字或符號标記,以便識别所屬機構或職責。例如《老殘遊記》提到“城武縣民壯”字樣的號衣。
使用場景
曆史記載
唐代詩人高骈的《閨怨》詩中已出現“號衣”一詞,說明其曆史可追溯至更早時期。明清小說如《英烈傳》也多次提及,印證了其在古代社會的普遍性。
延伸意義
個别文獻(如)提到號衣可比喻“心懷不軌之人”,但此用法較為罕見,可能屬于特定語境下的引申義,需結合上下文理解。
號衣的核心含義是帶有标識的職業服裝,主要用于區分身份或職責。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曆史背景或文獻出處,可參考《老殘遊記》《英烈傳》等作品。
號衣,指的是一種特定的服飾,是一種帶有明确身份标識的袍服。當某些場合需要區分身份、職位或者地位時,人們會穿戴號衣以示身份的特殊性。
號衣的拆分部首為衣,總筆畫數為10畫。
號衣一詞源于古代中國的傳統禮儀制度。在古代官府或國家機構中,號衣是高級官員身份的象征,以便于識别他們的地位和職責。繁體字“號衣”在繁體字書寫中使用。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號衣的字形為“褒衣”。褒衣的“衣”字下面附有一個“博”字,代表了崇高、盛大和廣泛的含義。
1. 在古代,隻有皇帝才能穿戴號衣,以示其獨特的皇權。
2. 他穿着一襲鮮豔的號衣,凸顯了他在公司中的高級管理職位。
號令、號角、號召、衣物、衣帽間。
官服、袍服、禮服、制服。
便衣、草民服飾。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