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常足的意思、常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常足的解釋

永遠滿足。《老子》:“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漢 張衡 《東京賦》:“思 仲尼 之克己,履 老氏 之常足。” 晉 葛洪 《抱樸子·知止》:“蓋知足者常足也,不知足者無足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常足”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永遠滿足”,常與知足、節制等哲學思想相關聯。以下從不同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常足”由“常”(長久、恒定)和“足”(滿足)組成,字面可理解為持久的滿足狀态。它強調通過内在的知足心态達到長久的精神富足,而非對外物的無盡索取。例如《老子》中提到:“知足之足,常足矣”(知道滿足的滿足,才是永恒的滿足)。


二、文獻引用與哲學内涵

  1. 道家思想
    在《老子》第四十六章中,“知足之足,常足”被用來批判貪欲,主張克制欲望以避禍趨福。這一觀點也被葛洪在《抱樸子·知止》中引申為“知足者常足,不知足者無足”,強調知足是獲得滿足的關鍵。

  2. 文學典籍
    漢代張衡《東京賦》中“履老氏之常足”借用了老子的思想,倡導克己複禮的生活态度。唐代詩人皎然則用“世人皆貪我常足”表達對淡泊心境的追求。


三、擴展用法

  1. 名字寓意
    作為人名時,“常足”寓意堅韌、獨立與精神富足,寄托了知足常樂、不為外物所累的期許。

  2. 文化意象
    如茶寵“紫砂小腳丫”以蜘蛛和腳丫組合,取“知足常樂”的諧音,呼應“常足”的哲學内涵。


四、字義拆解


“常足”不僅是一個詞彙,更是一種倡導節制與内心滿足的價值觀。如需進一步了解其在經典中的具體語境,可參考《老子》或《抱樸子》等原著。

網絡擴展解釋二

常足(cháng zú)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經常、常常。它由部首“止”和“足”組成,部首“止”表示走路的動作,而“足”則表示腳。常足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構造。在繁體字中,常足的寫法與簡體字基本一緻。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一些差異。常足在古代的寫法中會稍有不同,常字的上半部分寫得更開,而足字的下半部分寫得更長。這種古代的寫法也在一些古籍中可以見到。 以下是常足這個詞的一些例句: 1. 他常足不出自己的舒適區。 2. 她常足遠行,探索不同的文化。 3. 我常足聽到大家對我的贊揚。 常足可以和其他漢字組成不同的詞語,例如常常、經常、頻繁等詞,它們也都表示經常發生的意思。在用法上可以根據情境選擇合適的詞語。另外,常足的近義詞可以是屢屢、反義詞可以是罕見。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