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聲威和恩澤。《後漢書·鄧訓傳》:“ 鮮卑 聞其威恩,皆不敢南近塞下。”《後漢書·應奉傳》:“ 延熹 中, 武陵蠻 復寇亂 荊州 ,車騎将軍 馮緄 以 奉 有威恩,為蠻夷所服,上請與俱征。”《資治通鑒·梁元帝承聖三年》:“ 迥 明賞罰,布威恩,綏輯新民,經略未附,華夷懷之。”
(2).猶刑賞。《三國志·魏志·臧洪傳》:“聞弟為郡守,政教威恩不由己出。”
關于“威恩”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聲威與恩澤的結合
指通過權威震懾(威)與恩惠感化(恩)兩種手段結合的管理方式,常見于古代治國或治軍策略。例如《後漢書》記載:“鮮卑聞其威恩,皆不敢南近塞下”,體現對外族的威懾與安撫并施。
刑賞的代稱
在政治語境中,“威恩”也指刑罰與獎賞的統稱,如《三國志》提到“政教威恩不由己出”,強調統治者通過賞罰分明來維持秩序。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後漢書》《資治通鑒》等古籍,或訪問滬江線上詞典查看權威釋義。
《威恩》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分别是“威”和“恩”。下面将分别介紹這兩個字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形式、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威”是一個具有強烈氣勢和權威的意思。它的拆分部首為女(示意“女性”)和戌(表示“軍事”),擁有威力的軍隊就是女性(即王後)有威力。它的筆畫有8畫。源自古代漢字,可寫作繁體字“威”。
古時候,漢字寫法中,“威”的字形為“微”加上“女”,表示女性微弱之下展現的力量威嚴。例如,古代文獻中經常可以看到“威風凜凜”、“權威”等用法。如今,“威”通常用于強調某人或某事物有一種不容忽視的力量和威嚴感。
“恩”有恩惠和恩典的含義,表示對他人的好處或仁慈。它的拆分部首為亻(表示“人”)和二(象征“雙人”的關系),表示人與人之間互相關心和互施恩惠。它的筆畫有10畫。同樣源自古代漢字,可寫作繁體字“恩”。
古時候,漢字寫法中,“恩”的字形為“二”下面加上“宀”(表示“房屋”),表示在一個房屋裡兩個人,象征着親密關系和恩典。例如,“恩情”、“恩人”等用法。現代中文中,“恩”通常用于描述親人、朋友或上級對下級的好處和仁慈。
1. 他的威嚴和恩慈使得他成為這個國家的一位偉大領袖。
2. 他以自身的威勢和感恩心赢得了人們的尊重和歡心。
威脅、威風、威風凜凜、恩情、恩人、恩典
威力、威嚴、威風凜凜、德性、仁慈、恩典
謙遜、和善、卑微、仇恨、敵意、懷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