箥羅的意思、箥羅的詳細解釋
箥羅的解釋
用柳條或竹篾編成的盛器。《金6*瓶6*梅詞話》第九回:“這 武二 竟走來街坊前,去尋 鄆哥 不見。那小猴子手裡拏着箇柳籠箥羅兒,正糴米回來。” 賀敬之 丁毅 等《白毛女》第一幕第三場:“正月十三,家家窮人都是幾箥籮幾箥籮白面,都包餃子吃。”
詞語分解
- 箥的解釋 箥 ǒ 古同“笸”。 筆畫數:; 部首:竹; 筆順編號:
- 羅的解釋 羅 (羅) ó 捕鳥的網:羅網。 張網捕捉:羅掘(用網捕麻雀,挖掘老鼠洞找糧食。喻用盡辦法籌措款項)。門可羅雀(形容門庭冷落)。 搜集,招緻,包括:羅捕。羅緻(招請人才)。網羅。包羅。羅織罪名(虛構罪名,陷害無辜)。 散布:羅列。 過濾流質或篩細粉末用的器具:絹羅。 用羅篩東西:羅面。 輕軟有稀孔的絲織品:羅绮。羅扇。 量詞,用于商業,一羅合十二打。 同“脶”。 姓。 筆畫數:; 部首:罒; 筆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箥羅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箥羅”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用柳條或竹篾編織而成的盛放物品的容器。以下是綜合搜索結果的具體解釋:
-
基本定義
“箥羅”由柳條或竹篾編織而成,主要用于盛裝糧食、雜物等,常見于傳統生活場景中。例如《金瓶梅詞話》第九回提到“柳籠箥羅兒”用于裝米,而《白毛女》中也描述窮人用“幾箥籮白面”包餃子。
-
字形與發音
- 拼音為pǒ luó(部分方言或文獻中可能讀作bǒ luó)。
- 字形結構:由“箥”(竹制容器)和“羅”(網狀編織)組合,體現其材質與用途。
-
使用場景與文獻例證
該詞多出現于古典文學或方言描述中,如明代小說和近現代戲劇,反映其曆史延續性。例如《白毛女》中的“箥籮”可能為同一詞彙的異寫形式。
-
注意事項
需注意與“砑羅”(一種絲織品)區分,二者雖發音相近但含義完全不同。此外,因搜索結果權威性較低,建議進一步查閱《漢語大詞典》或方言工具書以驗證細節。
若需更深入的詞源或地域用法分析,可參考地方志或語言學專著。
網絡擴展解釋二
《箥羅》這個詞是指一種傳統的古代裝飾品,通常由竹子、蘆葦、藤條等材料編織而成。它可以用作裝飾物,也可以用來盛放物品。
拆分部首和筆畫:
- 部首:竹(⺮)
- 筆畫:16畫
來源:
據考證,《箥羅》這個詞最早出現于明代的一本古籍中,用來描述一種竹子編織的盛物器皿。在古代,箥羅被廣泛應用于各種場合,如宴會、婚禮等,展現了中國古代文化中對于精美工藝的追求。
繁體字:
《箥羅》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箥羅」。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箥羅》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它的寫法可以是「箥蓏」、「箥蘿」等,但依然可以體現出竹子編織的特點。
例句:
1. 她将花束放入精美的箥羅中,送給了朋友。
2. 在古代宴會上,美麗的箥羅飾品裝點了整個場景。
組詞:
- 編箥(bīn bó):編制箥羅。
- 箥筐(bó kuāng):一種盛放物品的竹筐。
- 箥桶(bó tǒng):一種盛裝液體或物品的竹制容器。
近義詞:
- 竹籃(zhú lán):一種用竹子編制而成的容器,可以用來裝物品。
- 竹筐(zhú kuāng):一種用竹子制作的盛裝器具。
反義詞:
- 陶罐(táo guàn):一種用陶土制作的盛物容器,與箥羅不同材質。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