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t only;more than] 副詞,表示不限于某個範圍,與“不獨”、“非獨”等相同,可譯為“不止”、“不僅”
微獨趙。——《戰國策·趙策》
猶言不單是,不僅僅。《戰國策·趙策四》:“微獨 趙 ,諸侯有在者乎?” 清 方苞 《書朱注楚辭後》:“弔 屈子 之文,無若《反騷》之工者,其隱病幽憤,微獨 東方 、 劉 、 王 不及也,視 賈 嚴 猶若過焉。” 清 吳敏樹 《程日新先生家傳》:“若先生之行,微獨吾裡中不復見之。”
釋義
“微獨”是古漢語中的連詞,意為“不僅”“不隻是”,表示遞進關系,強調後一分句的内容在程度或範圍上超越前文。其構詞由否定副詞“微”(義同“非”)與範圍副詞“獨”(義為“僅”)組合而成,整體表達“不限于此”的語義。
《戰國策·趙策四》:
“微獨趙,諸侯有在者乎?”
釋義:此處指“不僅趙國(如此),其他諸侯國也有類似情況嗎?” 凸顯對普遍現象的追問。
《古漢語虛詞詞典》釋義:
“微獨”用于否定前項、引出更廣泛的後項,語法功能與“非獨”“不惟”相近,常見于先秦兩漢文獻。
(注:因古籍文獻無直接網絡鍊接,來源标注采用權威出版社紙質文獻,符合學術引用規範。)
“微獨”是一個文言詞彙,主要用于古代漢語中,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微獨(音wēi dú 或wéi dú)
含義:表示“不僅”“不止”“不單是”,用于否定後文内容的唯一性,強調範圍超出所述對象。
結構:由副詞“微”(表示否定,相當于“非”)和“獨”(僅、唯獨)組合而成,整體可理解為“非獨”或“不獨”。
文言副詞:
通常出現在句首或主語後,連接前後文,引出更廣泛的情況。
例:
近義替換:
與“非獨”“不獨”等詞同義,多用于舉例或遞進語境中。
“微獨”在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屬于典型的文言詞彙,多見于古籍或仿古文本中。若需表達類似含義,可用“不僅”“不止”“非但”等替代。
“微獨”是古代漢語中表遞進關系的否定副詞,核心語義為“不僅”,需結合具體文言語境理解。現代人閱讀古籍時需注意其與白話文的區别。
粑粑頭班婕剝複之機北大西洋暖流猜忿曹社之謀層複澄凝騁姿蚩妄寵惠粗論錯落不齊搗虛砥墆疊嶺東流西上頓羸格評橫意回軍交萦積聚極往知來機要秘書舉言開列困阻拉稿棱郭樂侑吏能臨穴陸陸淪滔緑字慕古内霤爬挲破死忘生鉗工燂爍泉冥诎膝榮曜僧字山蓣蛇腹紋世寵勢利眼屍祿素飡使徒手鋸水合物蜩螳同軌統理铦穎曉底邪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