蜩螳的意思、蜩螳的詳細解釋
蜩螳的解釋
見“ 蜩螗 ”。
詞語分解
- 蜩的解釋 蜩 á 古書上指蟬:蜩甲(蟬蛻)。世事蜩螗。 筆畫數:; 部首:蟲; 筆順編號:
- 螳的解釋 螳 á 〔螳螂〕昆蟲,全身綠色或土黃色,頭呈三角形,前腳呈鐮刀狀。捕食害蟲,對農業有益,如“螳螳捕蟬,黃雀在後”。俗稱“刀螂”;簡稱“螳”,如“螳臂當車”(喻不自量力)。 筆畫數:; 部首:蟲; 筆
網絡擴展解釋
“蜩螳”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
字詞構成
- 蜩(tiáo):指蟬,常見于古籍。如《莊子·達生》中“承蜩”即捕蟬。
- 螳(táng):即螳螂,如“螳臂當車”中的螳螂,象征不自量力。
- 組合“蜩螳”實為“蜩螗”的異體寫法,兩者通用。
-
核心含義
- 指代蟬:在《說文解字》等文獻中,“蜩螗”明确指蟬類昆蟲。
- 比喻喧鬧紛擾:引申為嘈雜混亂的場景,如《詩經》中“如蜩如螗”形容民怨鼎沸。
二、成語延伸
- 蜩螳之争(弱抗強的比喻)
由“蜩”與“螳”組合的成語,描述小蟲(蜩)與大蟲(螳螂)争鬥的情景,比喻弱者借助外力對抗強者。例如:“公司内部派系如同蜩螳,暗流湧動。”
三、使用注意
- 現代使用較少,多出現于文學或曆史文本中。
- 需結合語境區分“指蟬”或“比喻紛争”的用法。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莊子》相關注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蜩螳》的意思
《蜩螳》是一個形容詞,意思是形容螳螂的勇敢和機智。這個詞通常用來形容人或事物表現出英勇或能幹的态度。
拆分部首和筆畫
《蜩螳》的部首是蟲(chóng)和虍(hū),分别代表昆蟲和頭部。由于沒有共同的偏旁部首,所以無法拆分更精确的字形。
《蜩螳》的總筆畫數為22畫。
來源
《蜩螳》一詞最早出現在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喻世明言》中,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勇敢和聰明才智。
繁體字
《蜩螳》的繁體字為「螗蜀」。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蜩」和「螳」的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不過,隨着時間的變遷,字形有細微的差異。
例句
1. 這個年輕人膽大心細,真是一隻《蜩螳》。
2. 在危險面前,他表現得像一隻《蜩螳》一樣果斷而勇敢。
組詞
蜩螳将、蜩螳鬥志、蜩螳一般勇猛
近義詞
勇敢、機智、英勇、果斷
反義詞
懦弱、膽怯、軟弱、優柔寡斷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