诎膝的意思、诎膝的詳細解釋
诎膝的解釋
下跪。喻歸順、投降。《史記·司馬相如列傳》:“然後興師出兵,北征 匈奴 ,單于怖駭,交臂受事,詘膝請和。”
詞語分解
- 诎的解釋 诎 (詘) ū 彎曲:诘诎(同“诘屈”)。“诎五指而頓之”。 屈服,折服:“公輸盤诎”。 嘴笨:“辯于心而诎于口”。 戛然而止的樣子:“扣之,其聲清越以長,其終诎然”。 盡,窮:“其兵不诎”。 短縮。
- 膝的解釋 膝 ī 大腿和小腿相連的關節的前部:膝蓋骨(亦稱“髌骨”)。護膝。屈膝。膝眼。膝下(子女幼時依偎于父母的膝下,因以“膝下”表示幼年。後用作對父母的敬辭)。奴顔卑膝。 筆畫數:; 部首:月;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诎膝”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拼音為qū xī,其核心含義為下跪,多用于比喻歸順或投降。以下為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
字面解釋
- “诎”通“屈”,意為彎曲、屈服;“膝”指膝蓋。
- 字面即“彎曲膝蓋”,指下跪的動作,常見于古代禮儀或臣服場景。
-
比喻義
- 引申為因畏懼或臣服而投降、歸順,常見于描述戰争、外交中的屈服行為,如《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中“單于怖駭,交臂受事,詘膝請和”。
二、用法與語境
-
曆史文獻
- 多見于史書或文學作品中,例如《史記》記載匈奴單于因恐懼漢軍而“诎膝請和”,生動體現軍事威懾下的臣服場景。
-
現代延伸
-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但在描述曆史事件或仿古語境時,可強調人物因壓力被迫屈服的狀态。
三、相關詞語
- 近義詞:屈膝、投降、歸順。
- 反義詞:抗争、抵抗、不屈。
- 成語關聯:如“膝行肘步”(跪地爬行以示敬畏)等。
四、注意事項
- 部分現代解釋(如形容緊張時腿部發軟)可能為引申或誤用,建議優先依據權威曆史文獻理解。
- 如需完整例句或出處,可參考《史記》原文或《司馬相如列傳》相關研究。
網絡擴展解釋二
诎膝的意思
《诎膝》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膝蓋彎曲。用于形容人坐下時将腿膝蓋盡量彎曲或者盤坐的姿勢。
拆分部首和筆畫
根據現行的部首和筆畫規則,拆分《诎膝》的部首為“⺡”和“⺼”,總筆畫數為17。
來源和繁體
《诎膝》的來源比較複雜,其中“诎”字是一個古代的漢字,常用于古代文獻和詩詞之中,意思是彎曲、屈曲,後來引申為“收縮”、“壓抑”等含義。“膝”是現代常用字,意思是人體大腿與小腿相接的關節部位。
在繁體字中,“诎”字的寫法為「詘」。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古代字形演變的規律,古時候的《诎膝》字形可能與現代稍有變化。具體變化情況需要通過考古和文獻資料來确定。
例句
1. 她伏在桌子上,雙手支撐着下巴,靜靜地诎膝而坐。
2. 小明在花園裡找了一個清涼的位置,蹲下來诎膝休息。
組詞
诎急、诎險、诎折 。
近義詞
屈膝、蹲下。
反義詞
伸直、舒展。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