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诎膝的意思、诎膝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诎膝的解釋

下跪。喻歸順、投降。《史記·司馬相如列傳》:“然後興師出兵,北征 匈奴 ,單于怖駭,交臂受事,詘膝請和。”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诎膝”是漢語中的古語詞,其本義指彎曲膝蓋的動作,常用于描述古代禮儀中的跪拜姿勢。從構詞角度分析,“诎”通“屈”,《說文解字》釋為“诘诎也”,段玉裁注“凡屈曲字當作此”(來源:《說文解字注》);“膝”即人體關節部位,二者組合構成屈膝行禮的特定動作。

在語義演變中,該詞衍生出雙重含義:一方面指代臣服姿态,如《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載“诎膝請和”描述外族歸順;另一方面可表達恭敬态度,《禮記·曲禮》鄭玄注“坐則膝诎”特指古代跪坐禮儀(來源:中華書局《十三經注疏》)。

現代權威辭書《漢語大詞典》将其釋義為“下跪,引申為投降、歸順”,并舉《戰國策·秦策》中“诎膝而謝”為例證(來源:《漢語大詞典》第11卷第386頁)。王力《古代漢語》教材則強調該詞多用于曆史文獻,反映古代社會等級制度中的身體語言(來源:王力《古代漢語》第四冊)。

網絡擴展解釋

“诎膝”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拼音為qū xī,其核心含義為下跪,多用于比喻歸順或投降。以下為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字面解釋

    • “诎”通“屈”,意為彎曲、屈服;“膝”指膝蓋。
    • 字面即“彎曲膝蓋”,指下跪的動作,常見于古代禮儀或臣服場景。
  2. 比喻義

    • 引申為因畏懼或臣服而投降、歸順,常見于描述戰争、外交中的屈服行為,如《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中“單于怖駭,交臂受事,詘膝請和”。

二、用法與語境

  1. 曆史文獻

    • 多見于史書或文學作品中,例如《史記》記載匈奴單于因恐懼漢軍而“诎膝請和”,生動體現軍事威懾下的臣服場景。
  2. 現代延伸

    •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但在描述曆史事件或仿古語境時,可強調人物因壓力被迫屈服的狀态。

三、相關詞語


四、注意事項

别人正在浏覽...

奔逸絶塵避者達不相能不慭遺長樂老成渝鐵路踟蛛愁歎寸斷靛颏兒電熱毯東戶逗點恩威并用惡衣糲食發電機煩挐奉煩告訟蛤蚌公衆怪行貨挂腳糧顧景海水聲道駭異還政旱煙鍋橫橫實實鴻範滑滑渾窳絸纜解弛科配空郄寬廓烈女柳下道兒蒙覆秘靜粘滑鳥聚女店主屏阈清奧欽貴沁緑人耦三尺僮賞豫守候衰退宿彥調良通亨汙窪祥琴歊焮邪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