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傍晚時搗衣。亦指傍晚的搗衣聲。砧,搗衣石。 唐 李颀 《九月九日劉十八東堂集》詩:“清切晚砧動,東西歸鳥行。”
“晚砧”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解析:
“晚砧”指傍晚時分的搗衣活動,也特指此時發出的搗衣聲。其中,“砧”指搗衣石,是古代洗衣時捶打衣物所用的石闆。
該詞多見于古典詩詞,例如:
“晚砧”與“暮砧”意義相近,均指傍晚搗衣聲,但“暮砧”更強調時間接近日落(如杜甫《秋興》中“白帝城高急暮砧”),而“晚砧”側重傍晚時分的整體場景。
搗衣是古代婦女秋季制備寒衣的勞作,詩詞中常以“晚砧”寄托思鄉、懷人等情感,成為傳統文學中典型的秋日意象。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句或曆史背景,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晚砧是一個漢字詞語,可以拆分為“日”、“石”兩個部首。其中,“日”部表示太陽,而“石”部表示石頭。這個詞的筆畫數為8畫。
晚砧一詞源于中國古代的文獻,在古代的語境中,晚砧是指太陽降到山頂或山腳時發出的聲音。這個詞常在古代的文人作品中使用,形象地描繪了山林間的景色變遷以及神秘的自然現象。
在繁體字中,晚砧的寫法為「晚琴」。這個寫法在一些中文書籍和文化作品中仍然存在,用于表達與晚砧相同的意思。
古代的漢字寫法中,晚砧的形式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由于字形的演變和書法風格的變化,古代的晚砧可能采用了不同的結構和筆畫形式。
以下是一個例句:“夕陽下山,聽到晚砧的聲音,仿佛進入了一個詩人的世界。”這個句子很好地展示了晚砧一詞的意義和用法。
與晚砧相關的組詞可以包括:晚飯、晚霞、晚風等。這些詞語與晚砧在意義上或形象上有着一定的聯繫。
晚砧的近義詞可以有:黃昏、夜晚、傍晚等。這些詞語都用來形容白天過去、太陽下山的時刻。
晚砧的反義詞可以有:清晨、早晨、黎明等。這些詞語與晚砧的意義相反,表示太陽升起的時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