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頭上立得人,肐膊上走得馬的意思、拳頭上立得人,肐膊上走得馬的詳細解釋
拳頭上立得人,肐膊上走得馬的解釋
見“ 拳頭上站的人,肐膊上走的馬 ”。
詞語分解
- 拳頭的解釋 ∶屈指卷握的手用兩個拳頭打人 ∶比喻産品名牌、優質、具有競争力量詳細解釋五指向内彎曲握攏的手。 元 李緻遠 《還牢末》楔子:“誰想拳頭上沒眼,把他打死了。”《水浒傳》第二四回:“倘有些風吹草動,
網絡擴展解釋
“拳頭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馬”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但核心圍繞品德與能力展開:
一、基本含義
- 品德層面:比喻為人清白正直、作風正派,經得起考驗。例如,形容一個人行事光明磊落,無道德瑕疵()。
- 能力層面:部分解釋延伸為形容人能力出衆,能在困難環境中表現出色,如“拳頭可站立人,胳膊可跑馬”的誇張表達,強調力量或技能超群()。
二、出處與演變
- 最早記載:元代雜劇《燕青捕魚》第三折提到“拳頭上站的人,胳膊上走的馬”,用于強調人物剛正不阿的性格()。
- 明代引用:施耐庵《水浒傳》第24回沿用此句,進一步強化了“正直清白”的意象()。
三、使用場景
- 品德評價:多用于稱贊他人廉潔、磊落,如“他辦事向來拳頭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馬,值得信賴”。
- 能力肯定:少數情況下用于誇贊某人的卓越才能或抗壓能力,但需結合具體語境()。
四、注意事項
- 權威典籍(如漢典、滬江詞典)均以“品德清白”為核心解釋,能力層面的解讀多見于現代引申,使用時應優先考慮傳統含義()。
- 字形差異:“肐膊”為“胳膊”的異體寫法,二者含義相同。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水浒傳》《燕青捕魚》原文或權威詞典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拳頭上立得人,肐膊上走得馬》的含義
《拳頭上立得人,肐膊上走得馬》是一句中國古代諺語,意思是能夠利用自身的力量和智慧去成就事業或達成目标。它用拳頭和肐膊來比喻人的力量和能力,強調個人的努力和奮鬥。
拆分部首和筆畫
《拳頭上立得人,肐膊上走得馬》這句諺語的拆分部首是“手”和“肉”,分别表示拳頭和肐膊。它的總筆畫數為23。
來源
這句諺語最早出自中國古代的《莊子·外物》一篇。在該篇中,通過比喻拳頭上立得人和肐膊上走得馬,強調了人的努力和自身能力的重要性。
繁體
《拳頭上立得人,肐膊上走得馬》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拳頭上立得人,肐膊上走得馬」。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這句諺語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些不同。例如,「拳頭」可以寫作「拳頭」,「肐膊」可以寫作「肐膊」,「走得」可以寫作「走得」,「馬」可以寫作「馬」。
例句
這句諺語可以在許多情境中使用,下面是一個例句:
他憑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努力,拳頭上立得人,肐膊上走得馬,成功地完成了這個艱巨的任務。
相關詞語
組詞:拳擊、拳法、馬上、馬蹄、馬力等。
近義詞
近義詞:力大任事,力能扛鼎,力挽狂瀾,力争上遊,力行不懈等。
反義詞
反義詞:手無縛雞之力,力不從心,一無是處,一籌莫展,無能為力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