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輕率作戰。 唐 杜牧 《罪言》:“最下策為浪戰,不計地勢,不審攻守是也。” 宋 李綱 《禦戎論》:“一旦下攻讨之令又無成策,徒浪戰以僥倖一時之功。” 清 李德庵 《夷艘入寇記》:“且攻具未齊,所募 福建 水勇千人,近募 香山 、 東莞 水勇三千,皆未集, 楊芳 不欲浪戰。”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一章:“ 高起潛 趕快跪下說:‘皇上聖慮深遠,說的極是。奴婢一定相機進止,不敢浪戰。’”
(2).指無取勝可能的戰鬥。《朱子語類》卷一○六:“當時事未定, 江 上洶洶,萬一兵潰,必趨 長沙 。守臣不可去,隻是浪戰而死。” 明 唐順之 《與胡梅林總督書》之四:“若不用檯營之説,明日再戰,恐又如前之奔耳!雖十戰亦復然,所謂浪戰也。”
“浪戰”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輕率作戰
指不審時度勢、缺乏周密計劃的魯莽軍事行動。例如:
無取勝可能的戰鬥
指明知失敗卻仍進行的戰鬥。例如:
多用于曆史、軍事分析或文學作品中,形容缺乏策略的軍事行動,或引申為無計劃的社會競争行為。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引用或擴展用例,可參考相關古籍或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
浪戰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包含着豐富的含義和曆史背景。它的拆分部首分别是「水」和「争」,其中「水」表示與水相關,「争」表示争鬥、争奪的意思。
浪戰一詞來源于古代的海戰或江湖中的水上戰鬥。在古時候,人們使用船隻進行戰鬥,常常在水上進行激烈的戰鬥。因此,浪戰指的是在水上進行的戰鬥,特别是指海戰。
在繁體字中,浪戰的寫法與簡體字略有不同,「浪」的「水」部在繁體字中寫作「波」,「戰」的「争」部寫作「爭」。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根據《康熙字典》,浪的古寫法為「瀧」,表示瀑布的意思,而戰的古寫法為「讋」,表示争鬥。在古代的文獻中,瀧讋也可用來指代水上戰鬥。
以下是一些使用浪戰的例句:
1. 在古代,浪戰是船上勇士們展示英勇的地方。
2. 海盜們經常進行浪戰,争奪財寶和領地。
3. 他在浪戰中失去了左腿,但從未放棄對自由的追求。
浪戰的組詞有浪漫、戰鬥、戰争等。與浪戰近義的詞語包括海戰、船戰、水上戰鬥等,而與之相反的詞語可以是平靜、和平、和諧等。
綜上所述,浪戰是指在水上進行的戰鬥,特别是指海上戰鬥。這個詞語由拼音「浪戰」組成,拆分部首是「水」和「争」,繁體字中的寫法有所不同。古代漢字中的寫法為「瀧讋」。浪戰可以用于描述古代水上戰鬥的壯麗場面,也可引申為其他戰鬥或競争的形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