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外說的意思、外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外說的解釋

指儒家六經以外的傳記雜說等。 元 揭傒斯 《<夷白先生集>序》:“﹝ 夷白先生 ﹞遂大感悔,悉謝絶遊從,研極經史,下至百家外説,無所不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外說”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和來源進行解釋,主要分為以下兩種釋義:

一、指儒家六經以外的傳記雜說

基本解釋:
“外說”原指儒家經典(六經)之外的傳記、雜說等文獻,屬于學術範疇的擴展性内容。例如元代學者揭傒斯在《夷白先生集序》中提到,夷白先生廣泛涉獵“百家外說”,即六經之外的各類學說。

使用場景:
多用于古代文獻或學術讨論中,強調對非正統經典的研讀。例如:“研極經史,下至百家外說,無所不涉。”(出自元代揭傒斯)


二、作為成語的引申義(背後議論他人)

基本含義:
“外說”也可作為成語,形容在背後議論或批評他人,通常帶有貶義。

使用場景:
常見于口語或非正式語境,用于批評缺乏當面溝通的行為。例如:“他總喜歡外說,從不當面提建議。”


補充說明

  1. 字詞拆分:

    • 外:本義為外部、疏遠,如“外交”“外鄉”。
    • 說:此處讀作“shuō”,指言論或解釋,如“說話”“學說”。
  2. 例句參考:

    • “老外說,在澳大利亞常能看到藍天,而杭州卻多是灰蒙蒙的。”(描述背後議論的語境)。
    • “江鴻叮囑衆人别往外說,想留作後手。”(體現“背後議論”的貶義用法)。

若需進一步了解“外說”在古代文獻中的具體應用,可參考元代揭傒斯的文集或《查字典》相關詞條。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外說的意思

《外說》指的是對外宣傳、講述别人的言論或事情的一種行為。它主要是通過口述、書面或其他方式向外界傳遞信息,使得外部人士能夠了解相關的内容。

拆分部首和筆畫

《外說》這個詞是由部首「言」和「兌」組成的。其中,部首「言」表示與言語、語言相關的事物,「兌」表示與交流、傳遞有關的。總共需要8畫來書寫這個詞。

來源和繁體

《外說》這個詞在現代漢語中出現較少,主要是古代漢語中的用法。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外說」。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外說」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例如,有時候會使用「外講」來表示同樣的意思。

例句

1. 這本書是關于中國曆史的外說,對于了解中國文化非常有幫助。

2. 他經常在公衆場合進行外說,為大家講解最新的研究成果。

組詞

外交、外國、外部、外事、表外、外來、内外、外向、外貌

近義詞

講述、描述、叙述、介紹、展示

反義詞

内疚、内扣、内化、内省、内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