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判牍的意思、判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判牍的解釋

批閱公文。 清 薛福成 《庸盦筆記·史料一·鹹豐季年三奸伏誅》:“是時 周文勤公 以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而 肅順 亦為戶部尚書,同坐堂皇判牘。”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判牍是中國古代司法文書的重要形式,指官員在審理案件後撰寫的判決文書及相關公文。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四方面闡釋:

一、詞源構成 "判"字本義為分開、裁決,《說文解字》釋作"分也"《漢語大詞典》),引申為司法裁決;"牍"指竹木制成的書寫載體,《史記·酷吏列傳》注"牍,書版也"《中國司法制度史》)。二字結合特指以文字形式記錄的司法裁決。

二、司法實踐特征 唐代判牍形成固定程式,包含案情摘要、律令援引、判決依據三部分,如《龍筋鳳髓判》收錄的判例《唐代司法文書研究》)。宋代《名公書判清明集》記載的判詞,更注重倫理教化與法理闡釋的結合《宋代法制研究》)。

三、文學史學價值 現存明清判牍文獻逾萬件,如《刑案彙覽》收錄的判詞,兼具法律實證與文體研究價值,反映古代司法邏輯與社會治理模式《明清司法檔案與判牍彙編》)。清代汪輝祖《病榻夢痕錄》中的判牍實例,被列為古代司法官必讀範本。

四、現代研究意義 當代法史學者通過判牍分析,揭示傳統"情、理、法"三位一體的司法哲學。如滋賀秀三《清代中國的法與審判》指出,判牍中"天理人情"的論述構成中華法系獨特的話語體系《中國法律傳統基本精神》)。

網絡擴展解釋

“判牍”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批閱公文,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二、曆史背景與應用

  1. 清代實例
    據清代薛福成《庸盦筆記》記載,戶部尚書周文勤公與肅順曾“同坐堂皇判牍”,即共同批閱公文,體現了該詞在官場中的實際應用。
  2. 唐代文學特色
    唐代判牍多采用骈體文(講究對仗、辭藻的文體),文風華麗,被視為中國古代法制文書的代表形式之一。

三、擴展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唐代判牍的文學價值或清代官場運作,可查閱《庸盦筆記》及相關法制史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艾帳參麗草團标谶記持更赤麟馳行垂髫褚薛诋诽東郭履多事獨鄉訛悮阿意梵音覆壓鋼種甘結管庫官施鬼井焊炬槐衮恍忽皇子坡毀面活無常建家監知介丘晉見眷盼看花狂吼老衰僚朋獵獸理決留一手砻煉美人局糜子陪幄盆手嗆勁敲牛宰馬啟強漆宅曲桡驅脇驅捉儒業石泥石雲談玄説妙蛙蠙衣五裁鮮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