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判牍的意思、判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判牍的解釋

批閱公文。 清 薛福成 《庸盦筆記·史料一·鹹豐季年三奸伏誅》:“是時 周文勤公 以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而 肅順 亦為戶部尚書,同坐堂皇判牘。”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判牍”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批閱公文,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二、曆史背景與應用

  1. 清代實例
    據清代薛福成《庸盦筆記》記載,戶部尚書周文勤公與肅順曾“同坐堂皇判牍”,即共同批閱公文,體現了該詞在官場中的實際應用。
  2. 唐代文學特色
    唐代判牍多采用骈體文(講究對仗、辭藻的文體),文風華麗,被視為中國古代法制文書的代表形式之一。

三、擴展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唐代判牍的文學價值或清代官場運作,可查閱《庸盦筆記》及相關法制史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判牍》的詞義及拆分部首和筆畫

《判牍》是一個古代漢字詞語,意為“裁判文書”,指的是司法機關根據案件事實和法律規定做出的書面決定和裁定。

該詞的拆分部首為“刂”和“牜”,其中,“刂”是刀的意思,表示與刀有關;“牜”表示與牛有關,意為牛角。該詞的總筆畫數為8畫。

《判牍》的來源及繁體字

《判牍》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出現在《書經》中,後來逐漸成為表示司法裁決文書的固定詞彙。

在繁體字中,「判牍」的寫法為「判簖」,其中「簖」是一個表示簡單、木制的文具的字,與「牍」意義相近。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判牍」一詞的寫法會略有不同。例如,在楷書中,「判」と「牍」的寫法更加簡化,相比于現代的寫法來說更加繁瑣一些。

《判牍》的例句

1. 法官根據事實和法律,寫下了一份詳細的判牍。

2. 聽到審判結果,當事人對判牍表示滿意。

相關詞彙

1. 組詞:判決、寫牍、司法、決定、文書。

2. 近義詞:判決書、裁判文書。

3. 反義詞:起訴書、申請書。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