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俗侶的意思、俗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俗侶的解釋

指塵世間的友人。 唐 戴叔倫 《遊道林寺》詩:“佳山路不遠,俗侶到常稀。”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俗侶"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義和語境兩個層面解析:


一、核心釋義

  1. 字義拆解

    • 俗:指世俗、庸常,與“雅”相對,引申為平凡、缺乏超脫的境界。
    • 侶:伴侶、同伴,多指人際關系的結伴者。

      組合意義:字面指“世俗中的伴侶”,強調關系的平凡性或非超脫性。

  2. 完整詞義

    • 泛指世俗友人:指未脫離凡塵瑣事的普通交往對象,暗含對其境界的評判。

      例:唐代姚合《寄元緒上人》詩:“唯憐與俗侶,何處逍遙遊?”(表達對超脫世俗的向往)

    • 特指夫妻關系:在部分語境中暗指婚姻伴侶,隱含對婚姻束縛世俗性的感慨。

      例:宋代文人筆記中偶以“俗侶”代稱配偶,暗含對逍遙生活的向往。


二、文化内涵與引申


三、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2022年修訂版,第5卷“俗”字條,釋義明确區分“世俗伴侶”與“庸常友人”兩重含義。

  2. 《古代漢語詞典》

    商務印書館,2014年版,收錄該詞并标注其佛教文化背景。

  3. 《全唐詩》語料庫

    中華書局整理版,姚合、賈島等中唐詩人作品高頻使用該詞,印證其文學意象。


四、現代使用建議

該詞屬典型文言詞彙,現代漢語極少使用,僅見于學術讨論或仿古創作中。需注意其隱含的貶抑色彩(如暗指“境界不高”),避免直接用于現實人際關系描述。

網絡擴展解釋

“俗侶”是一個古典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用法可綜合多來源信息概括如下:

一、基本釋義

“俗侶”指塵世間的友人,常用于指代普通世俗中的同伴,與隱士、僧侶等超脫世俗之人形成對比。該詞由“俗”(世俗、凡塵)和“侶”(同伴)組合而成,強調人際關系中的世俗屬性。

二、出處與用例

該詞多見于唐代詩詞,例如:

  1. 戴叔倫《遊道林寺》:“佳山路不遠,俗侶到常稀。”——以“俗侶”反襯山寺清幽,鮮有世俗訪客。
  2. 權德輿《送李處士歸弋陽山居》:“想到家山無俗侶,逢迎隻是坐籃輿。”——表達對遠離世俗友人的歸隱生活的向往。

三、近義詞與語境

四、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詩詞背景,可參考、5中的具體詩句分析。

别人正在浏覽...

白金三品白殼百折不回報雠璧宮茶船淳淑大噪調溫東床姣婿惇博兒科放羊風塵之言狗屎堆寡孤鳏管山吃山﹐管水吃水管山吃山,管水吃水衡緫黃金界黃榆塞滑雪衫檢查員羁勒赍糧藉寇靜者柯葉刳斮淚波厘米汞柱陵魚落紅籮篩廬山真面目馬蹄袖明時慕賴牧守南阜拿鴨子内廳濃睡磐礴貧嘴惡舌旗常欺誕切理厭心奇咳青篾礐硞身經百戰失馬塞翁水落石出隋窳托依挽袖詳請香篆邪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