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指按地位區分的人的十個等級。《左傳·昭公五年》:“日之數十,故有十時,亦當十位。自王已下,其二為公,其三為卿。” 杜預 注:“日中當王,食時當公,平旦為卿,鷄鳴為士,夜半為皁,人定為輿,黃昏為隸,日入為僚,晡時為僕,日昳為臺。”
“十位”是數學中表示數位的術語,指一個數字從右向左的第二位,用于描述該位置上的數值所代表的實際量級。以下是具體解釋:
在十進制系統中,“十位”代表該位置上的數字需要乘以10(即10¹)。例如:
理解十位是學習進位、退位運算(如加減法豎式)的基礎,也是掌握更大數字和十進制邏輯的關鍵。
如需更直觀理解,可嘗試用實物(如十根一捆的小棒)演示十位與個位的轉換關系。
《十位》是一個漢語詞彙,指的是數字當中的十,代表了十位數中的位置。在數字中,十位通常表示一個整十的數量。
《十位》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一,它的總筆畫數是四。
《十位》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發展。它的繁體形式是「拾位」。
在古代,「十位」這個詞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究竟如何寫,需要根據不同的曆史時期和書法風格來确定。
以下是一些使用《十位》的例句:
1. 這個數字的十位是1。
2. 在老師的指導下,孩子們學會了在十位上進位。
3. 請将這個數字的十位和個位對調一下。
與《十位》相關的組詞有:
1. 十位數
2. 十位數值
3. 十位數位
《十位》的近義詞包括:
1. 十的位置
2. 數字中的十
3. 十個單位
《十位》的反義詞是個位,它指的是數字的個位數位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