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指按地位區分的人的十個等級。《左傳·昭公五年》:“日之數十,故有十時,亦當十位。自王已下,其二為公,其三為卿。” 杜預 注:“日中當王,食時當公,平旦為卿,鷄鳴為士,夜半為皁,人定為輿,黃昏為隸,日入為僚,晡時為僕,日昳為臺。”
“十位”在漢語中具有多重含義,主要從數學概念和傳統文化兩個角度闡釋:
數學中的位置概念
在十進制計數系統中,“十位”指數字從右向左的第二位,代表數值中“10”的倍數單位。例如數字“58”中,“5”位于十位,表示“5×10”,而“8”位于個位表示“8×1”。這種進位制最早可追溯至中國古代商朝的甲骨文記錄,體現了數學運算中數位劃分的基礎規則。
傳統文化中的序列代稱
在幹支紀年體系中,“十位”對應天幹的第十位“癸”。《爾雅·釋天》記載天幹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為序,“癸”為終末之位,象征萬物閉藏。該用法常見于傳統曆法、命理學說及古籍文獻,如《史記·曆書》中“癸”與地支搭配形成完整周期。
“十位”是數學中表示數位的術語,指一個數字從右向左的第二位,用于描述該位置上的數值所代表的實際量級。以下是具體解釋:
在十進制系統中,“十位”代表該位置上的數字需要乘以10(即10¹)。例如:
理解十位是學習進位、退位運算(如加減法豎式)的基礎,也是掌握更大數字和十進制邏輯的關鍵。
如需更直觀理解,可嘗試用實物(如十根一捆的小棒)演示十位與個位的轉換關系。
阿呼地獄巴洛克藝術參股螭文骢馬客電鍍笃嬾頓羸多羅發魁凡幾風序分惠服詞伏落複聽高派歌訣滾存橫身跲疐加冕積讒糜骨解學雞酒井欄金魚草冏寺酒酣嬾散流速鹿床論年落末律本緑石脈書面佷目眩頭昏男女平等骈翼僻奧塹淵碁畫虬爐啓顔三章蛇甲審飾瘦骨梭棱屬僚私曲死獄唐槐秋天真爛慢相厲鄉念狎異霞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