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土營的意思、土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土營的解釋

太平軍 的工兵營,專事掘地道攻城。建于1852年,由挖煤工人組成。 清 滌浮道人 《金陵雜記》:“土營用挖煤人仿鰲法,專以穴地攻城為事,恐官軍知而為備,擊金鼓以亂其聲。”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土營”是太平天國時期的重要軍事編制,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定義

“土營”指太平軍于1852年組建的工兵營,專精地道戰術,用于攻城作戰。其成員主要為湖南道州、郴州等地的挖煤工人,擅長地下作業。


職能與戰術

  1. 攻城技術:通過挖掘地道至城牆下,埋設火藥炸毀城牆,突破敵軍防線。例如《金陵雜記》記載,土營“仿鳌法”掘地,并擊鼓掩蓋挖掘聲以迷惑清軍。
  2. 軍事價值:在太平軍早期攻城戰中發揮關鍵作用,彌補了火器裝備的不足,成為攻堅利器。

曆史背景


延伸釋義

部分詞典提到“土營”可引申為“簡陋的軍營”,但此用法在曆史文獻中較少見,主流解釋仍指向太平軍的工兵部隊。


如需進一步了解戰術細節,可參考《金陵雜記》《賊情彙纂》等清代史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土營

《土營》是一個漢字詞語,下面将對該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反義詞進行介紹。

意思:

土營(tǔ yíng)指的是以土坑、土堡或用土築成的簡易營寨,主要用于軍隊駐紮、防守或作戰等活動。這種營寨在古代軍事方面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拆分部首和筆畫:

《土營》的部首是土,共包含9個筆畫。

來源:

《土營》一詞來源于《說文解字》。在古代軍事發展的曆史背景下,軍隊為便于應對戰争,常常在野外駐紮或構築一些簡易的營地。這些營地多以土為主要建築材料,因此得名為“土營”。

繁體:

繁體字中,土營的寫法為「圡營」。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土營的漢字寫法有一些變化。比如,《康熙字典》中記載的土營寫作「彳營」。但隨着時代的發展,現代漢字寫法逐漸統一,土營的寫法也沿用至今。

例句:

1. 部隊在野外搭建了一座堅固的土營,以确保安全。

2. 敵軍将土營圍困,但最終被我軍擊退了。

組詞:

1. 土地:指的是地面上的泥土或土壤。

2. 營地:指的是臨時駐紮的地方或軍隊的基地。

3. 土堡:是指用土石築成的防禦工事。

4. 土牆:是指由土塊壘砌而成的圍牆。

近義詞:

軍寨、陣地、堡壘、營壘。

反義詞:

城市、都市、市區。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