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殊方同緻的意思、殊方同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殊方同緻的解釋

猶殊途同歸。《隋書·儒林傳序》:“大抵南人約簡,得其英華;北學深蕪,窮其枝葉。考其終始,要其會歸,其立身成名,殊方同緻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殊方同緻”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shū fāng tóng zhì(注音:ㄕㄨ ㄈㄤ ㄊㄨㄥˊ ㄓˋ),其核心含義是“不同的方法最終達到相同的結果”,與“殊途同歸”意義相近。

詳細解釋:

  1. 釋義
    指盡管采取的方法或路徑不同,但最終目标或結果一緻。例如,《隋書·儒林傳序》中提到:“考其終始,要其會歸,其立身成名,殊方同緻矣。”,強調不同學派或方法最終在成就上達到統一。

  2. 出處
    該成語最早見于唐代史書《隋書》,原文用于對比南北學術差異,指出兩者雖風格迥異(“南人約簡,得其英華;北學深蕪,窮其枝葉”),但最終目标一緻。

  3. 結構與用法

    • 結構:主謂式成語。
    • 用法:多用于書面語,作賓語或定語,如“二者殊方同緻,皆可成事”。
    • 感情色彩:中性,無褒貶傾向。
  4. 近義詞

    • 殊途同歸:通過不同途徑達到同一目的(更常用)。
    • 異曲同工:不同作品或方法同樣出色。

使用場景:

該成語適合學術讨論、文化比較等語境,強調方法差異與結果統一的關系。例如,可用于描述不同研究路徑最終得出相同結論,或不同文化背景下價值觀的共通性。

網絡擴展解釋二

殊方同緻的意思

《殊方同緻》是一個成語,意思是不同的方法都能達到同一個目的。它形容不同的途徑或方式,但最終都能取得相同的結果。

拆分部首和筆畫

《殊方同緻》這個成語由四個漢字組成。其中,第一個字“殊”包含有“歹”字旁,共有10個筆畫;第二個字“方”是一個獨體字,共有4個筆畫;第三個字“同”由“口”字在上方加上“彡”字旁構成,共有7個筆畫;最後一個字“緻”由“至”字在左側加上“攵”字旁組成,共有10個筆畫。

來源

《殊方同緻》這個成語最早見于《左傳·襄公七年》的記載:“殊差同緻,明時可謂賢者矣。”

繁體

《殊方同緻》的繁體形式為「殊方同緻」。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會有一些變化。根據古籍記載,古時候《殊方同緻》可以寫作「殊方同緻」。

例句

1.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們要明白殊方同緻的道理。

2. 雖然他們使用了不同的策略,但最終殊方同緻,在比賽中取得了相似的成績。

組詞

殊異、方案、同仁、緻富

近義詞

無中生有、異曲同工、出人意料

反義詞

殊途同歸、方向相反、各奔前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