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释绖的意思、释绖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释绖的解释

谓脱除丧服。绖,丧服中用的麻带。 宋 岳珂 《桯史·赵希光节概》:“余归,未释絰,而 卫公 薨,輀车西泝。”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释绖(shì dié)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丧葬礼仪的特定词汇,由“释”和“绖”二字组合而成,具有明确的礼仪含义与文化背景。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工具书及典籍的详细解释:


一、字义解析

  1. 释(shì)

    本义为“解开”“脱去”,引申为解除、舍弃。在丧礼语境中,特指解除丧服或结束丧期束缚的动作。

    来源:《说文解字》释“释”为“解也”;《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注“释”有“脱去”义项。

  2. 绖(dié)

    指古代丧服中的麻制腰带或首带,是“五服”(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制度中的重要标志,象征哀悼与服丧身份。

    来源:《周礼·春官·司服》载“凡丧,为天王斩衰……绖带”;《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定义“绖”为“丧服所用的麻带”。


二、词义定义

释绖作为复合词,指在丧礼特定环节中解除绖带的仪式行为,标志着丧礼进程的推进或服丧阶段的转换。根据《仪礼》记载,古代士人丧礼中,需在“小祥”(父母丧后一周年祭)或“大祥”(两周年祭)等节点举行“释绖”仪式,象征哀痛渐减、逐步回归常礼。

来源:《仪礼·士丧礼》详述丧仪流程;《中国礼仪制度研究》(杨志刚著)分析释绖的礼制意义。


三、文化背景与使用场景

释绖是周代以降儒家丧礼“五服制度”的组成部分,体现了“礼以节哀”的思想:


四、现代语义与使用

现代汉语中,“释绖”属历史词,仅用于研究古代礼制、文献训诂或历史文化语境,日常语言已罕用。其释义需严格依托典籍,避免脱离礼制背景的泛化解读。

来源:《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收录“释绖”词条并标注为古语词。


参考资料

  1.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
  2.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
  3. 《仪礼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
  4. 杨志刚《中国礼仪制度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5.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版。

网络扩展解释

“释绖”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shì dié,其含义与古代丧服礼仪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1.字面含义

2.具体用法

在古代文献中,“释绖”常与丧礼仪式相关。例如宋代岳珂《桯史·赵希光节概》记载:“余归,未释绖,而卫公薨,輀车西溯”,描述未及脱去丧服时又逢变故的情景。

3.扩展知识

4.相关词汇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丧服的具体形制或礼仪流程,可参考《仪礼》《礼记》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变名易姓材器槎头鳊逞妙冲遁吹法螺翠羽大明宫单门独户稻人叠字诗多赘府界高文典策耕获贯隼跪炉顾盼自雄夯歌豪取龁噬荷塘月色弘道欢惬静点计年筋头絶顶坑坎科问恐慎诳话枯蔓乱阶緑毛卖荒莫府木兔潜艇千一虑轻薄无礼秦皮穷坎器宇不凡企足煞风景觞觥商秋圣相神作祸作慑慴施糜书户水米厮徒僮指喔咿嚅唲相嬲憸士絃外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