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婆娘的意思、婆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婆娘的解釋

[young married woman] 泛指已婚的青年婦女

詳細解釋

(1).對婦女的通稱。 元 關漢卿 《窦娥冤》第二折:“勸普天下前婚後嫁婆娘每,都看取我這般傍州例。” 李劼人 《死水微瀾》第四部分二:“你又不是婆娘,你怎麼曉得婆娘們的想頭?”

(2).妻子。 元 石德玉 《秋胡戲妻》第四折:“誰著你戯弄人家妻兒,迤逗人家婆娘。”淮劇《千裡送京娘》:“昔日有個老 姜尚 ,八十以外娶婆娘。” 柳青 《創業史》第一部第十章:“在 姚士傑 看來,土改以後 高增福 死婆娘,是老天替他報應。”

(3).指女仆。《儒林外史》第二六回:“把大獃的兒子、媳婦,一天要駡三場;家人、婆娘,兩天要打八頓。”《儒林外史》第二六回:“那日進房來搜,家人、婆娘又幫着,圖出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婆娘”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方言詞彙,其具體意義需結合語境和地域文化理解:

一、基本釋義

  1. 方言中的妻子
    在西南地區(如雲南、貴州、四川),常作為中性詞使用,指代自己的妻子或他人的妻子,帶有口語化色彩。例如:“他婆娘做飯很好吃”。

  2. 對已婚婦女的俗稱
    泛指已婚女性,尤其在農村語境中,強調其家庭角色,如承擔家務、農活等責任。

  3. 曆史語境中的貶義
    元代文獻(如《南村辍耕錄》《水浒傳》)記載,“婆娘”曾用于貶稱地位低下的婦女,含輕蔑意味。


二、用法與語境差異


三、使用建議

總結來看,“婆娘”的詞義複雜,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褒貶,方言區外使用需謹慎。

網絡擴展解釋二

婆娘的意思

婆娘是一個中文詞彙,通常用來稱呼年長的婦女,尤其是已婚婦女。這個詞帶有尊重和親暱的語氣,常常用于日常交談和書面文本中。

拆分部首和筆畫

根據《康熙字典》,婆的部首是女字旁,犬為婆的偏旁。娘的部首是女字旁,它的構造跟女字相似。由于是常用詞,婆和娘的書寫方式都比較簡單明了。

來源

婆和娘在古代的漢字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這兩個字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的文字解釋中,了解婆娘的來曆也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含義和用法。

繁體

在繁體字中,婆的寫法為婆,而娘的寫法為娘,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變化,但是對于婆娘這兩個字來說,并沒有太大的變化。古代寫法中的婆字和現代寫法非常相似,而娘字的變化主要體現在筆畫結構上。

例句

婆娘,是一個充滿溫暖與智慧的稱呼。

組詞

婆家、娘家、婆媳、嶽娘、婆心、娘家人

近義詞

嫂子、大嫂、媽媽、奶奶、姥姥、外婆、阿姨

反義詞

女兒、少女、姑娘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