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據竊的意思、據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據竊的解釋

竊據,非法占據。 唐 溫大雅 《大唐創業起居注》卷三:“羣兇據竊,一鼓而崩,此又王之功也。”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 雷州 司戶參軍 丁謂 ,頃自書生,獲升科第,因緣險佞,據竊公台。”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據竊”在現代漢語規範用法中屬于誤寫,正确詞形應為“竊據”。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竊據”為動詞,指通過不正當手段占據本不屬于自己的地位、權力或領土,含明顯貶義。例如“竊據高位”“竊據他國資源”等用法,均強調行為的不合法性。

該詞在《漢語大詞典》中的釋義進一步細化:古代多用于描述地方割據勢力非法侵占中央政權轄地,如《舊唐書》載“安祿山竊據河朔”;現代語境則多用于批判通過政變、舞弊等手段獲取權力地位的行為。

從構詞法分析,“竊”表隱秘、非法,“據”指占據,二字組合形成偏正結構,凸顯行為的非正當性。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發布的《現代漢語異形詞規範詞典》明确指出,“據竊”屬于不規範詞形,正式行文應使用“竊據”。

網絡擴展解釋

“據竊”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詞源與用法

  1. 曆史文獻:
    • 出自唐代溫大雅《大唐創業起居注》:“羣兇據竊,一鼓而崩”,形容亂黨非法占據後被擊潰。
    • 宋代周煇《清波别志》提到丁謂“據竊公台”,指其通過奸佞手段占據高位。
  2. 構詞:
    • “據”意為占據、依靠,“竊”指偷盜,組合後強調“非法占有”。

近義詞與反義詞

現代應用

多用于書面或曆史語境,如描述政權更疊中的非法奪權行為,或批判個人/團體侵占公共資源。

示例

注意

不同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恒修居)對該詞的解釋基本一緻,可參考權威來源獲取更多例句。

别人正在浏覽...

渤渤博覽五車布袋不知量猖狂成雙作對赤條條池中物大而化之大窠颠跛鬥殺咄呐鵝雛酒非非想浮囊改姓易代歸投鼓子詞和光盍如毀诽交締矯手跻覽荊飛進行曲酒斾子口腹之累闊塹略迹原心六贽窿穹闾室麻冕描叙暮禮晨參蓬蓬勃勃撲粉切憂少君術詩城石鬥釋提桓因四愁泗川隋堤柳宿鹭索逋通挪蜼螭卧鼓響逸詳擇小扒頭銷蝕邪念細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