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禍機。 唐 杜甫 《麂》詩:“亂世輕全物,微聲及禍樞。” 趙彥材 注:“似言聖世猶不至于暴殄天物,而亂世輕全身之物,才聞鹿鳴之微聲,則禍隨之矣。”
“禍樞”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進行解釋:
“禍樞”由“禍”(災禍)和“樞”(關鍵、中心)組成,字面意為引發災禍的核心或關鍵因素。它常比喻事物中潛藏危機或導緻不幸的根源。
詞義解析
使用場景
杜甫詩句“亂世輕全物,微聲及禍樞”是典型用例,說明在混亂時代,細微之處也可能成為災禍的導火索。
總結來看,“禍樞”是一個帶有文學色彩的詞彙,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比喻義,常用于強調危機中的關鍵誘因。
《禍樞》(huò shū)是一個成語,意指禍患的根源或禍患的核心所在。它形象地比喻引發事故或災難的關鍵因素。該詞通常用來警示人們,不要忽視問題的源頭或導緻問題的核心。禍樞也可引申為事情發展的關鍵點。
《禍樞》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禍(huò)和樞(shū)。
禍的部首是示,總筆畫數為9。
樞的部首是木,總筆畫數為8。
《禍樞》詞語的來源可追溯至《史記·項羽本紀》。文章中記載了項羽在與劉邦争奪天下時,被圍困于垓下。面對危機,項羽意識到垓下是導緻自己失敗的重要因素,于是将其比喻為《禍樞》。
在繁體字中,禍樞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禍的形狀稍有變化,以「禍」代替「禍」,它由示(礻)和咼組成。而樞的形态則較為接近現代字形。
他們終于找到了這次危機的《禍樞》,一位高層員工十年來的貪污行為。
解決問題的關鍵在于找到并着手處理問題的《禍樞》。
相關的組詞有:禍患、核心、關鍵、根源、*********。
近義詞:禍根、禍首、源頭
反義詞:福源、善果、吉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