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河圖》。 漢 代谶緯家以為王者受命之瑞。 晉 成公綏 《大河賦》:“靈圖授籙於 羲皇 。”借指君權。《文選·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詩序>》:“秉靈圖而非泰,涉 孟門 其何險。” 呂向 注:“靈圖,天子位也。”
(2).指傳說中 黃帝 時的明堂圖。《史記·孝武本紀》:“上欲治明堂 奉高 旁,未曉其制度。 濟南 人 公玊帶 上 黃帝 時明堂圖……於是上令 奉高 作明堂 汶上 ,如 帶 圖。”《隋書·宇文恺傳》:“採 崧山 之祕簡,披 汶水 之靈圖,訪通議於殘亡,購《冬官》於散逸。”
(3).指寶塔。寶塔又名浮圖,故稱。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穀水》:“雖二京之盛,五都之富,利刹靈圖,未有若斯之構。”《雲笈七籤》卷九:“傍金翅於高木,回石景以映顔,修禦靈圖,遂感神真。”
(4).道教的十二部經之一。《雲笈七籤》卷六:“第四靈圖……靈圖者,如舍景五帝之像,圖局三一之形,其例是也。靈,妙也,圖,度也。謂度寫妙形,傳流下世。”
(5).指仙靈的畫像。《雲笈七籤》卷七九:“是故齋祭靈圖為謝災。”
“靈圖”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不同解釋,主要可歸納為以下五點:
《河圖》的象征意義
漢代谶緯家認為《河圖》是帝王受命的祥瑞之兆,象征君權天授。例如晉代成公綏《大河賦》提到“靈圖授籙於羲皇”,《文選》中則用“秉靈圖”代指天子之位。
黃帝時期的明堂圖
傳說中黃帝曾命人繪制明堂圖(古代祭祀、議政的場所),《史記·孝武本紀》記載了相關曆史背景。
寶塔的代稱
因“寶塔”又名“浮圖”,故“靈圖”也借指寶塔。北魏郦道元《水經注》中描述“利刹靈圖”即為此意。
道教經典分類
道教将經典分為十二部(如本文、神符、玉訣等),“靈圖”是其中一部,指以圖像形式闡釋教義的經文。
仙靈畫像
部分文獻中,“靈圖”也指代神仙或靈異的畫像。
使用場景:該詞多出現于曆史文獻、谶緯學說及道教經典中,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若需更完整的古籍例證或道教經典細節,中提供的《史記》《水經注》等原始文獻來源。
《靈圖》是指描繪靈異、神秘、超自然現象的圖畫。它通常包括了與靈異現象相關的符號、圖案等,用來表達某種特殊的意義或傳遞神秘的信息。
《靈圖》這個詞由“靈”和“圖”兩個字組成。
「靈」的部首是「火」,總共有5畫。
「圖」的部首是「目」,總共有7畫。
《靈圖》這個詞來源于華夏文明的古代神話和傳說。在古代,人們相信神秘力量的存在,并通過繪制符號和圖案來交流和表達。
《靈圖》的繁體字為「靈圖」。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現在有所不同。以《靈圖》為例,「靈」的古代寫法為「墨」,「圖」的古代寫法為「圖」。
1. 他畫了一張神秘的靈圖,它讓人感受到一種超自然的力量。
2. 這幅靈圖中的符號和圖案暗示了一段悠久的曆史和神秘的文化。
神秘靈圖、超自然靈圖、畫靈圖、繪制靈圖
神秘符號、神秘圖案
普通圖畫、實景照片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