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 孔子 宅室。 唐 李德裕 《雨中訪王侍禦》詩:“青編盡以 汲冢 來,科鬥皆從 魯 室至。”參見“ 魯壁 ”。
“魯室”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含義,需結合具體使用場景理解:
基本解釋:指學問或品德顯得愚笨、缺乏實際價值,不值得稱贊。
典故起源:出自《韓非子·五蠹》,講述魯國鄭莊公雖好學卻無建樹,被智者諷喻其學問如同“魯室”(魯國宮室),規模宏大但無實用價值。
用法示例:多用于批評空有理論而無實踐意義的學習或修養。
基本解釋:指孔子舊宅或藏書處,後引申為珍貴典籍的代稱。
關聯典故:與“魯壁”相關。據載,西漢時在孔子故宅牆壁中發現古文經書,故“魯室”被用于詩文中代指古籍珍藏地,如唐代李德裕詩句“科鬥皆從魯室至”。
文化意義:體現魯國作為儒家文化發源地的地位,以及古代對典籍傳承的重視。
《魯室》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其中,"魯"是指沉穩、淳樸,常用來形容人的為人品質;"室"表示房屋,特指居住的房間。因此,"魯室"可以理解為一個人品淳樸、言行穩重的住宅。
《魯室》一詞出自《詩經·魯頌·魯室》。這首古代詩歌是一首讴歌魯國宗廟的歌曲,形容宗廟莊重肅穆,寓意着國家治理有序和國君為人淳樸。
繁體字中,《魯室》可以寫作"魯室"。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魯室》可以分别寫作"魯室"。古代的字符注重筆劃的演變,寫法與現代漢字有所差異。
1. 他的為人淳樸,言行舉止都符合魯室之風。
2. 這座山民的居住環境雖然簡陋,但他們保持着魯室的品質。
1. 魯室之風
2. 魯室之家
1. 高雅之宅
2. 尚德之室
1. 荒亂之宅
2. 邪惡之室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