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馬、牛等蹄的凹部所患奇癢難忍的濕疹。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養牛馬驢騾》:“治馬瘙蹄方:以刀刺馬腕叢毛中,使血出,愈。”
“瘙蹄”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sào tí(瘙不讀sāo),主要含義如下:
指馬、牛等牲畜蹄部凹處所患的奇癢濕疹,屬于一種牲畜常見病症。該詞最早記載于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書中提到治療方法是“以刀刺馬腕叢毛中,使血出,愈”,即通過放血緩解症狀。
高權威性網頁(1、3、4)均強調其本義為牲畜蹄病,而比喻義僅出現在中等權威性網頁(2),建議優先以本義為核心理解。
《瘙蹄》是一個漢字詞語,它是指馬匹患上瘙癢疾病,蹄部發癢。
《瘙蹄》的拆分部首分别是“疒”和“足”,它們分别表示疾病和蹄部。根據部首的位置,“瘙蹄”包含12個筆畫。
《瘙蹄》這個詞的來源比較古老,最早可以追溯到《說文解字》中的記載。在古代,瘙癢的馬蹄是常見的情況,所以産生了這個詞語。
繁體字是“瘙蹄”的另一種寫法。它的寫法是“癩蹄”,使用了“癩”這個繁體字來表示瘙癢的意思。
在古代,字形和現代有一些差異。古時候,“瘙蹄”的寫法可能會稍有不同,但整體上仍然是使用“疒”和“足”兩個部首組合而成。
1. 這匹馬不斷地瘙蹄,看來得給它治療一下了。
2. 馬廄裡的馬都瘙蹄了,看來得找獸醫來檢查一下。
瘙癢、瘙癢症、瘙癢感、蹄部、蹄病、蹄葉
馬蹄疾病、蹄癬
健康的馬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