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言。青蛙。《中國諺語資料·四川諺語》:“井裡的切螞,沒有看過簸大個天。”
“切螞”是一個方言詞彙,主要含義和用法如下:
切螞(拼音:qiē mǎ)在四川等地方言中指青蛙。例如《中國諺語資料·四川諺語》中的例句:“井裡的切螞,沒有看過簸大個天”,用青蛙比喻眼界狹窄的人。
詞源争議
部分資料(如)提到“切螞”有“行動迅速”的引申義,但此解釋未在其他權威來源中出現,可能是對詞語的誤讀或混淆。目前主流釋義仍以“青蛙”為主。
使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口語或諺語中,帶有地域文化色彩,常見于四川、重慶等西南官話區。
若在其他語境中遇到該詞,需結合具體背景判斷含義。如需更詳細的方言考證,可參考《四川方言詞典》等專業資料。
《切螞》是一種方言詞語,流行于中國南方一些地區,主要以口頭交流為主。這個詞在不同地方可能有不同的含義和用法,但總的來說,它通常指的是一種淘氣、頑皮、不聽話的小孩。
《切螞》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分:切和螞。其中,切的部首是刀,螞的部首是蟲。切的拼音是qiē,螞的拼音是mǎ。
切的筆畫數為2畫,螞的筆畫數為10畫。
《切螞》一詞的來源并沒有明确的曆史淵源。關于這個詞的起源有很多說法,但目前尚無确鑿的證據。
在繁體字中,切和螞的寫法分别為「切」和「螞」。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切的形态與現代寫法相同,而螞的寫法有所不同,通常以「螞」表示。
1. 這個小孩真是個切螞,整天搗亂。
2. 那個切螞使了個鬼臉,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組詞:切螞捉迷藏、切螞精、切螞頭
近義詞:調皮搗蛋、頑皮搗蛋
反義詞:守規矩、乖巧聽話
【别人正在浏覽】